作者:王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6/21 9:05:33
选择字号:
天山麦海在奇台

奇台麦田

 

“千峰骆驼走奇台,百辆大车进古城。”奇台,历史上与哈密、乌鲁木齐、伊犁齐名,并称新疆四大商业都会,素有“金奇台”“旱码头”之美誉。

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枢纽、千百年商旅贸易形成的著名商埠和文化古城,还是一座建在麦田上的城市,农业资源富集、耕作底蕴深厚。2015年11月,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入选农业部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靠天收”农业典型

有诗道:“远树千堆合,平沙万井开。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台。日落明驼走,风生驿骑来。紫狐求不易,高阁且徘徊。”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历史悠久、风景旖旎。

奇台是新疆的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早在汉朝,郑吉曾分兵300在此屯田。之后,历代军屯、民屯、官屯、商屯和农垦得以延续发展,人们在山梁沟壑间创造了万亩旱田,种植小麦、大麦、豌豆、荞麦等,成为近两千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和新疆农耕文化的发祥地。

奇台旱作农业系统涉及5个乡镇9个行政村,面积达20万亩,是天山北麓“靠天收”的农业生产典型,主要以旱作种植为主,并涉及林业、畜牧和副业等农业类型。

历代先民依靠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水土资源,利用当地复杂地形和垂直地带气候,在不同海拔高度播种适宜的作物,探索出作物种植—留茬地放牧种植模式、“二牛抬扛”畜力耕作方式、“水打滚”和“浪苗子”撒播生产方式、轮留休耕土壤保持肥力方式、堆草火烧和深耕条播防治虫草灾害方式等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江布拉克万亩旱田景观带正是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旱地景观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时时呈现出令人震撼的美景。

春天,村民深耕精播小麦、大麦、红花、豌豆、土豆等作物,田埂、草原放牧着牛羊,散养的鸡减少了麦田和草原的虫害。漫山遍野的小麦在连绵起伏的土丘上生长,波澜壮阔。待收获时,山体变得斑斓多彩,层层叠叠的麦田绿一块黄一块,数百台收割机在麦田作业,很是壮观。

目前,奇台全县有宜农土地250万亩,可耕地200万亩,分上部山丘陵旱作河灌区,中部戈壁井河混灌区和下部平原井灌区三个不同的耕作区域。种植业优势突出,农作物品质好、产量高,良种覆盖率达到98%。

其中,出产的小麦品质尤佳。前人评说:“午时花开,得阳气,面极黏糯柔软,色白而味甘,食之养人。”奇台年均粮食产量达7.8亿公斤,占自治州的1/2、自治区的1/8;小麦年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加工量占全疆1/3以上。

此外,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利用雪山冰川融水、森林涵养、天气自然降雨抢墒播种,再通过雨水浇灌麦田,形成了“雪山—森林—草原—雨水—麦田”高山旱作农业系统。不浇水、不施肥,实行轮作、休耕制度,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有效保护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与“保景富民”结合

近年来,奇台县先后被确定为全国优质大麦、小麦之乡,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自治区认证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奇台还是北疆地区重要的面粉、制糖、番茄酱、麦芽、淀粉、蔬菜、皮革等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一个个荣誉延续了奇台古城悠久而深厚的农耕文明。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周边城市工业污染加剧,奇台旱作农业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奇台县制定了旱作农业系统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通过围栏禁牧、加强生态保护,举办“开犁节”传承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与国家旅游景区“保景富民”相结合,保障农民增收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永续。

吉布库镇天河村百亩保护性耕作示范田的免耕播种作业已开展多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受到了山旱地种植农户的一致认可。与往年相比,今年在机具的运用上、配套动力上以及技术指导上都有了比较大的提升,眼下免耕播种春小麦长势喜人。

半截沟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大庄子村重点打造小麦、玉米良种繁育示范区,腰站子村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江布拉克村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和特色林果示范区等,逐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

除了产业价值,旱作麦田还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利用价值。春季种子撒播在连绵群山之上的旱地里,出苗后绿色绵延起伏,夏季麦子成熟金色满山,秋季遍野残茬中牛羊成群,冬季冰封山峦白雪皑皑,形成一幅幅壮丽的田园图画。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的知名品牌和休闲旅游度假圣地——江布拉克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万亩旱麦田、天山怪坡、汉疏勒城、木栈道、黑湖等景点构成。依托江布拉克景区,旱作农业系统走上“旅游+农业”之路。

奇台旱作农业系统向世人展现了天山麦田、云中草原的绚丽风姿,朴素的村庄和零散的榆树点缀其间,彰显着农耕文化的原生态魅力和人文气息,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共享秀美壮阔。

美丽富饶的“金奇台”,古老的农耕文明传承着,现代的丰收喜悦洋溢着,人们在新丝路上继续行进。(王方整理)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