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5/15 9:55:03
选择字号:
郭华东院士:做空间科技的引航人

郭华东

■本报记者 王佳雯

5月12日凌晨5点左右,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乘坐的从南非至北京的航班回国。出席此次在南非召开的第37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郭华东作了题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服务“一带一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会报告,重点论述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热议。“当场就有澳大利亚、阿根廷和南非的科学家表示希望参与。”郭华东说。

65个国家、40多亿人口,“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范围广,更涉及众多领域。“领域广、范围大、周期长,需要宏观、快速、准确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对环境、灾害进行监测,对资源、生态进行调查,为工程布局提供咨询,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支持,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服务。”郭华东说,“‘数字丝路(DBAR)’找准了这样的发力点。”

服务于中国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在郭华东看来,利用空间技术研究“一带一路”的“一箭三雕”目标非常有意义。

而能发起并主导这样一个大的国际科学计划,郭华东言语中透着欣慰。“这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强大需求,也是我国国力强盛和科技水平提升的体现。”他说。

如今,在他紧张的日程安排中,“数字丝路”计划的推进占了很大的权重。

一个国际科学计划的推进需要清晰的目标、使命,而郭华东牵头的“数字丝路”计划,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科学计划书,力图使计划的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全面,产出更加丰厚。

“我们的DBAR计划有七个工作组、两个任务组,目前已有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各项工作正全面推进。”郭华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该计划已启动了4个工作组,下半年正式启动另5个工作组和任务组,并将于今年年底在香港召开第二届“数字‘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计划会议。

伴随着“数字丝路”国际计划的推进,郭华东也十分关心“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建设,并期望借助这一共享平台吸引更多国家科学家、科研机构围绕“一带一路”开展研究与合作。

他相信,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国际社会越来越关心,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参与,而“数字丝路”计划也将通过与各国科学家的紧密合作,在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不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

《中国科学报》 (2017-05-15 第2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