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总医院麻醉科主任米卫东: |
麻醉远不止“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 |
|
“病人做手术的时候,麻醉医生‘打一针就走’,病人睡着了就没事了。很多人甚至不把麻醉医生当医生,而是叫‘麻醉师’,认为最多算是一个技师。”
日前,第一届“中国麻醉周”在解放军总医院举办义诊活动,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侯任会长、解放军总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米卫东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百姓对麻醉有着很多误解。
米卫东认为,麻醉医生在手术中的作用就像开飞机,从手术前的准备,到术中维持患者正常生命体征,再到病人清醒后的监护,与飞机起飞、飞行、降落的过程非常类似。
“手术期间病人可能什么感觉都没有,但其实中间经历了很多看不到的‘惊涛骇浪’,表面上是睡着了,但手术造成的创伤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能感知到。”他说,“所以,麻醉医生最重要的工作远不止打那一针,而是要让病人能够耐受这样的大创伤,并在手术后能好好地活下去。”
而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以及公众对医疗舒适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麻醉科的工作范围已经逐渐从外科手术的麻醉拓展到包括胃肠镜、放射介入手术、超声介入治疗、分娩、膀胱镜、关节镜等在内的多种有创检查、无痛舒适化医疗,以及对各种慢性疼痛的诊疗上。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对麻醉学的认知程度仍比较低,这也导致了我国高质量麻醉医学人才严重匮乏。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麻醉医学从业人员约为八万人左右,而美国则有十万人。对比中美两国巨大的人口差异,使得中国各医院的麻醉医生成为劳动强度最大的“工种”之一。
米卫东粗略测算过,即使在解放军总医院这样麻醉科发展比较完备的医院,麻醉医生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也超过了10~12小时,现有麻醉医生数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但现在,围术期医学概念的提出为麻醉学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因麻醉本身造成的死亡率现在已经不到二十万分之一,但手术后因各种并发症造成的死亡率却提高了千倍、万倍。”米卫东指出,现在手术后对病人的管理主要还是由外科医生完成,但外科医生主要专注于局部病变,对整个人体系统的管理则缺乏相应经验。
在他看来,这一工作的主力可以由麻醉医生来完成,围术期医学是麻醉学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呼吁公众更多地了解麻醉学科的发展,对麻醉医生在保证围术期患者安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做出的贡献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