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喜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3/10 10:39:33
选择字号: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与野生动植物“亲密”接触





 

2013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第六十八届会议决定每年的3月3日为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野生动植物的认识。

近十多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科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作家的相关书籍,让读者有机会和它们“亲密”接触。

被称为“黑猩猩妈妈”的英国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珍·古道尔,26岁时前往非洲原始森林,为了观察黑猩猩,度过了38年的野外生涯。国内出版了不少她的书籍。

入选“科学家推介的20世纪科普佳作”的《黑猩猩在召唤》,由刘后一、张锋翻译,198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古道尔十余年考察生活的真实记录。书中对黑猩猩“社会”中的等级关系,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等,都有生动的描述。

1990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了珍·古道尔的《我与黑猩猩在一起的三十年》,书中叙述了她在原始森林中观察野生黑猩猩的冒险生涯。201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希望的理由:古道尔的精神之旅》,回顾了她的人生经历乃至个人精神上的漫漫旅途。

珍·古道尔的经历激励了不少人,像北京大学教授、知名野生动物保护学家吕植就是其中一位。不过让国内普通大众直观感受到什么叫和野生动物在一起的,是2002年风靡全国的《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

作者是法国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1990年出生在非洲纳米比亚。她的父母是专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蒂皮出生后就跟随父母辗转于非洲南部的沙漠、丛林,接触过许多野生动物。这本书是蒂皮10岁回到巴黎后写下的她与非洲各种野生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动人故事和亲身感受。

她父母在非洲拍下的130多幅野生动物照片,让读者看到这位小姑娘,骑在鸵鸟背上飞跑、让小狮子穆法萨吸吮着手指午睡、赤身在河边以象鼻的喷水洗浴……照片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和心灵,原来人和野生动物可以如此亲密。

美国《时代》杂志把珍·古道尔评选为20 世纪“最杰出的野生动物学家”,同时入选的还有美国野生动物专家乔治·夏勒。

乔治·夏勒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在非洲、亚洲、南美洲都开展过动物学研究,他写过许多关于非洲和亚洲的哺乳动物的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中《塞伦盖提的狮子》获得了1972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以在中国的研究经历写成的《最后的熊猫》和《青藏高原上的生灵》也成为国际畅销书。

其中,《青藏高原上的生灵》2003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本著作《最后的熊猫》,曾于1998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再版。2011年湖南教育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的《与兽同在:一位博物学家的野外考察手记》,汇集了他的19篇野外考察手记。

中国台湾野生动物学家裴家骐不仅是野生动物研究者,也是一位实践者。200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与野生动物共舞》。

如果说野生动物可以与人成为朋友,那么野生植物则是让人敬畏和欣赏。

2016年10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作者蕾切尔·萨斯曼是美国当代艺术家,她穿越从北极到美国莫哈维沙漠在内的五大洲来拍摄30种已经持续存在了2000年以上的极其罕见的古老生命。伴随着这些珍贵照片,作者讲述了自己在全球追踪它们的探险故事,以及正在研究这些古老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科学家的深刻洞察。

北京大学教授刘华杰观察、拍摄野生植物十多年,出版多部博物学研究的著作,同时他还提倡从自己身边的野花野草开始学习、了解,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崇礼野花》《延庆野花》,精美的大幅图片、清晰的规范名称标注可作为认识家乡草木的实用入门手册。

2011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汇集了一系列野生动物、植物的故事,由珍·古道尔、塞恩·梅纳德、盖尔·赫德森等人撰写,其目的是“为纪念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最后一只瓦顿小姐红疣猴和最后一头白鳍豚而作。它们孤单而无奈的结局,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工作,防止面临同样命运的其他珍稀动物重蹈覆辙”。

设置“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这样一个日子,便是提醒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人与自然是相互需要的,也是可以和谐相处的。(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17-03-10 第6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