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2/21 19:08:49
选择字号:
木薯产业靠内外“两条腿”走路

 

木薯是我国第二大热带作物,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九年时间,木薯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变大,我国木薯产量基本呈上升的态势,这都与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

作为我国木薯产业发展及技术支撑的领军人物,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开绵研究员带领着团队,不断给木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并且取得了许多突出成果。

手捧着累累硕果,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的科学家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仍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并且开始着眼于病根力求对症下药。木薯产业在努力供应国内需求的同时,还发挥木薯自身优势“走出去”,使得国内国外市场得到同步发展,让木薯“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贡献先进技术提供坚强后盾

木薯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深加工业产品群多达3000种,涉及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2010年,国务院45号文件明确将木薯列为第二大类需要发展的热带作物,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产业发展支持。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自2008年建立以来,对木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体系的研发需求来自企业和市场,通过多年联合攻关,体系协助企业在国内建立首条木薯淀粉清洁生产线,并且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升级。

“我们参与了国内龙头企业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西武鸣安宁淀粉厂对木薯食品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的研发,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供坚强后盾。”李开绵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基础研究方面,李开绵组织体系人员在国内建立首个木薯遗传转化平台,完成木薯基因组测序和构建木薯蛋白质组评价体系,通过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木薯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建立了种质资源鉴定系统,提出综合育种理论,实现品种选育高效率和可控性。

在栽培技术方面,体系成功集成木薯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套作模式、种养结合耕作模式和轮作套作模式等。

在植保技术方面,构建了木薯主要病虫害预警体系,建立了木薯病害的脱毒技术标准,研发了细菌性枯萎病、花叶病毒病、根腐病等危险性病害检测技术。

在产品加工利用方面,集成了一批副产物综合高效利用轻简化技术,研发了系列木薯食品加工工艺和加工技术,填补国内木薯食品空白,推动木薯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多年来,李开绵先后主持农业部“948”计划、“跨越计划”、国家“973”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项”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多项,育成华南5号等自主创新的新品种14个,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1项。

调整加工结构推动产业发展

木薯是世界三大薯类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同时也是一种优质的淀粉作物。

“尽管木薯在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在已逐渐由工业化原料向木薯食用化、效益化和饲料化利用转型。”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研究室主任古碧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在南美洲等国家,木薯是普通民众一日三餐离不开的主食。

记者了解到,国内木薯食品研发迅速,新产品层出不穷,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木薯食品的市场化运作井井有条;饲料化利用途径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包括家畜和家禽,效果十分显著。

随着木薯及其加工产品的应用研究不断深化,木薯及其加工产品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副产物基质化、饲料化和无害化处理技术等高值化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符合产业发展和国家总体战略发展要求。”李开绵说。

但是,由于终端产品创新性不强,价格持续低迷,效益不高,产业链短的小型实体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诸多民营加工企业在生产技术革新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的升级改造方面投资压力较大。

“这就需要根据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木薯加工产业结构,研发和改进木薯加工工艺流程,整合、淘汰一批中小木薯加工企业,加强木薯食用化产品的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扶持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龙头企业,提高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李开绵说。

古碧表示,木薯加工产品不断涌现,高品质木薯全粉产地清洁生产及成套装备集成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成果,“引领”木薯产业的发展,实现木薯全粉加工的原料最大利用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工艺和设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木薯产业链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

加强国际合作改善供不应求

我国木薯产品贸易包括鲜薯、干片、颗粒和木薯淀粉等。国内木薯原料市场货源依然紧张,无法满足木薯加工业的需求,我国仍然是国际木薯干片、木薯淀粉价格最大进口国。

据海关统计,我国木薯淀粉进口总量217.0万吨,较2015年同期进口总量增加12.0万吨;木薯干片进口总量675.80万吨,较2015年同期进口总量减少181.5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减少21.17%。

“原料供给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木薯产量供不应求与从国外大量进口的矛盾仍然继续存在。”古碧说。

然而,泰国等东南亚木薯出口贸易大国借助政府补贴及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拥有更强的国际木薯定价话语权。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产业体系积极应对当前困难,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科学家,利用“中尼木薯中心”“中国—柬埔寨木薯示范基地”和“中国援刚果布科技示范中心”等平台,主动参与到国际舞台中去,极大提升我国“木薯科技外交”的影响力和我国木薯产业的国际地位。

同时,我国木薯加工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木薯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了当地木薯产业的发展,扩大了我国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

“我国作为世界木薯产品进口和消费大国,必须通过错位竞争,保护国内木薯产业;通过国际合作,引导企业规避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保障企业在海外的各项经济利益不受损害,鼓励企业在国外建立种植基地,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李开绵说。

李开绵表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稳妥实施过程中,木薯将是我国科技外交的先锋作物,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并在近期有可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放大。木薯体系在做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与沿线国家的互惠互利合作。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