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志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7 9:07:36
选择字号:
畜牧业在“一带一路”上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 秦志伟

一份关于畜牧业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走出去”的调查问卷让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看出了点问题,起因是有效答卷数量不高,“说明‘走出去’的企业还相对较少。”何新天向记者讲道,而这也只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日前,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的2017“一带一路”畜牧行业投资合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何新天在会上作了《中国农牧业“走出去”的现状和未来》的主题报告。中国畜牧业协会会长李希荣介绍,客观地看,我国畜牧业发展存在着资源、环境的双重压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特别是与国外畜牧业进行合作交流,意义十分重大。

在会上,来自波兰、法国、阿根廷、匈牙利等国驻华使馆官员介绍了各自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畜牧业投资机遇。同时,国内企业也分享了他们的海外实践经验。

调查问卷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何新天也没想到调查问卷发出去的多,收回来的比较少。据他介绍,调查问卷是为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更好地协助会员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

“总体有效答卷数量不到三位数,这样的结果从侧面也说明一些问题。”何新天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除了说明“走出去”的企业相对较少之外,还表明会员企业生存现状与整个畜牧行业的发展阶段不是很乐观。

据介绍,从填报调查问卷的企业数量来看,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草业分会、羊业分会,参与填报的会员企业数量分别居前三位。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在填报问卷的企业中,目前有“走出去”业务的企业占39.02%,其主要经营模式有在境外设立合作企业、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设立独资企业。

何新天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强了与境外科研单位的合作,出现了很多不同组织形式和金融方式。“农牧行业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中表现的程度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企业虽身处困境,仍然满怀信心,希望通过新的模式和利益关系,共同建设良性的产业发展环境。”何新天说。

我国是畜牧业大国,畜牧业生产不但关系到食物安全、食品卫生、资源环境和劳动力就业,而且维系着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其意义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生产布局优化、资源利用有效、生态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据农业部数据统计,2016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587万吨,禽蛋产量3095万吨,奶类产量371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了3.17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3%。

“但是我国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加强自身的建设,补齐发展的短板,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俊勋在会上说道。

补齐短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畜牧业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最明显的是畜禽粪污不断增加,但畜禽粪污承载力、畜禽资源利用途径不畅。

有研究显示,畜牧业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接近15%,超过全球所有企业、卡车、飞机、火车和船舶的总排放量,其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排策略中的重要考虑对象。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我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1268.26万吨,总氮排放量102.48万吨,总磷排放量16.04万吨,占全国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41.9%、21.7%和37.9%,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此外,随着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高,养殖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农业实施用地总量不足,饲料对外依存度在逐步提高,70%以上的大豆、20%左右的优质苜蓿需要进口。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张军民研究员看来,未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单纯强调数量扩张,而应将主要工作放到依靠科技进步上,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和带动下,沿线国家畜牧业国际交流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为促进各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

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党委书记时建忠介绍,“一带一路”战略为提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国际竞争力,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我国畜牧业“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对外投资、技术合作、人才输出以及商品贸易四种主要的“走出去”形式。

事实上,我国畜产品进口总量大,为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边贸易提供了市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肉类进口2898.9万吨,奶类进口218.1万吨,同比增长59.9%和22%,分别占国内肉类总产量的3.5%、6.1%,畜产品进口额达到290.4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80.6%。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比重大,为多边合作提供了产业基础。“我国企业通过直接对外投资合作相互借鉴、学习养殖技术和发展理念,相互交流优良总畜禽品种资源,生产更多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为增进各国人民共同福祉而努力。”王俊勋说。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的建设将通过畜牧业这个民生产业,增进沿线国家农业文明的民间交流,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推动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发挥强项:全方位、立体作为

畜牧业对外合作是农业“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出去”的畜牧企业中,新希望集团是一个典型。据悉,目前新希望集团海外农业资产接近100亿元,占总收入的7%,贡献利润达到10%以上。

从1999年开始,新希望集团便在海外布局。但其在发展中也碰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海外投资发展总经理姚俊深有感触。

在会上,姚俊分享了新希望集团在海外实践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汇率问题、税收问题和人才问题。“除了这些问题,还有政局动荡等我们没法解决的客观问题。”姚俊说。

让新希望集团最为困惑的是,在“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我国目前对宏观经济国别的研究,尤其是农牧业产业经济的研究,非常不够。

为此,姚俊希望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国内的智库,能够通过资金扶持,对“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做一些前期经济研究,包括相关国家财税、法律政策。“这样会为出海的企业节省大量宝贵时间和精力,企业确实需要这样的服务。”姚俊说。

如今,虽然新希望集团在海外已开疆拓土十多年,但他们一直以来的感觉都是自己在单打独斗。姚俊也呼吁,对于具有很强生活价值的项目,希望能得到国家、行业协会的重视以及扶持。

“中国是农牧业大国,我们有适合各种农牧场的设备和装备,要利用自己的强项,全方位、立体作为,我国的畜牧业应该在国际合作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中大有可为。”何新天说。

2016年11月,农业部印发了《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重点区域组织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今年8月,农业部确定了首批与塔吉克斯坦等10个国家境外农业合作试点、建设试点和10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的试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力度,积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畜产品国际贸易合作,着力提高多边贸易质量,实现多边发展共赢。”王俊勋说。

《中国科学报》 (2017-12-27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