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袁一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2 9:58:58
选择字号:
赵尔宓学术成长资料采集负责人:让历史更灵动

 

王海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之“赵尔宓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负责人。

■本报记者 袁一雪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主任王海燕受邀承担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之“赵尔宓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

赵尔宓是我国唯一一位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关于他的学术成长资料和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史料的采集和分析研究工作的收集整理工作,王海燕已经进行了三年,至今未结束。

这是一份责任

接到通知,得知自己可以加入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时,王海燕的心情是激动的:“因为我也可以成为中国科学发展历史的研究、验证、著述者之一。”同时,她也感受到肩膀上沉甸甸的责任:“‘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秉持‘对老科学家负责,对科学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精神,行政推动加学术规范,制定了严格而科学的资料采集与传记写作工作流程、技术指标、史学研究要求。”

在“采集工程”中,“口述历史”将老科学家的直接访谈和其相关人的间接访谈列为了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虽然科技史对于王海燕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自2005年担任该所科技信息情报中心负责人后,开始对中国科学史产生兴趣,并阅读了英国学者李约瑟所著《中华科学文明史》;文字功底,王海燕也具备,因为她同时兼职报刊采访与写作工作,但对于口述史,王海燕对于它的理解在开始时并不深刻,所有的感悟都得益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广义上讲,口述历史是一种记录历史的方法。可以说,人类对历史的记录,经历了物传—言传—文传—音影传演绎历程。口述历史便属于音像影像历史记录与传承的范畴,通过对历史亲历者的访谈,用音像影像记录口述,客观原本整理出口述历史文本资料,再与文档史料进行印证和补充,使历史研究和呈现最大可能接近真相。”王海燕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

王海燕所负责的赵尔宓院士,其学术成长经历与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一脉相承,“所以我们的思路是通过对赵尔宓院士学术成长资料的全方位采集,得以见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创立和发展的学术画卷和历史脉络”。

在有关专家的建议和帮助下,王海燕先后联系了50多位相关人员,其中有45位同意接受采访,目前已完成了其中42位的采访。“每位受访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认真地回顾自身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经历,与赵尔宓共事的情况,对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发展的认识,专业精神和客观历史认识与表述让我敬佩。”王海燕说。

也是这种精神,让王海燕在采集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从未想过放弃:文字记载史料不全,且缺乏细节性和生动性;口述采访资料与文档史料的印证难度大;对历史资料收集工作的精力和耐力考验很大……面对这些困难,王海燕做的就是认真负责和锲而不舍,“我尽可能多方位多渠道多种类收集文档史料,尽可能多数量多角度多维度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尽最大专业职责进行史实考证,史料印证,史程研究,尽最大诚意争取各方各层对史料收集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王海燕总结经验说。

而且在采访过程中,王海燕也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最重要的是对采访者的尊重和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态度。必须准备采访提纲,必须和采访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必须有采访时的应变引导和对讲述者的耐心倾听。”

喜怒哀乐

在采访40余位相关人员的过程中,王海燕感动有之,兴奋有之,遗憾亦有之。

因为随着采集项目的推进,王海燕对“采集工程”的意义与价值认识和体会不断加深,因而对中国科协牵头做这项工程以及首席科学家张藜以强烈的使命精神和高水平专业素养投身此项事业而深深感动着;对赵尔宓院士用一生执着地探索大自然中生命的奥秘,无悔地奉献对科学事业的热爱、继承、发扬和传播,最终居高声远,回归自然的超然境界而深深感动着;对于自己所在的团队每个人利用业余时间,忘我的工作而感动着。

当史料收集工作获得了良好成绩和评价时,王海燕收获了高兴。但最令她难过和遗憾的是,2012年赵尔宓就被诊断出中度阿尔茨海默氏症,以至于2014年王海燕接受这项工作后一直无法对赵尔宓进行当面采访。随着资料收集工作的深入,王海燕对于赵尔宓的尊敬与崇敬之情更深,一心渴望早日将资料整理和学术传记呈现在赵尔宓眼前。但令王海燕没有想到的是,赵尔宓并未等到那一天的到来,因病于2016年底去世。“我非常难过!”王海燕说。

口述史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

因为经历了口述史的整理工作,王海燕对于“采集工程”的工作产生了很深的感情,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带着情感同时以公正、客观、平视的态度在做这件工作。同时,她也感悟到中国的口述史学研究与应用要加强: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可以说是在我国科技发展史研究方面对口述史的一次重大实践,必将大力推动我国口述史学的研究和应用。”

“我个人认为,口述史的出现,可以与文档史料相互印证、补充,让历史记录与呈现最接近真相的一面。而且,口述史学在最大范围意义上给予了历史创造者——人的主体地位,也赋予了历史记录的生动性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更具价值的启示性。”王海燕强调,“就我个人而言,从事上述历史收集工作后,最大的影响是产生了进行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历史的研究与著述愿望,并强烈建议中国科学院实施口述历史工程,丰富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成果,为人类保留科学发展进步的思想与技术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17-12-22 第6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