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王建兰 莫慧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2/20 9:31:37
选择字号:
林业科创让石山变金山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彭科峰 通讯员 王建兰 莫慧华

尽管没有北方的天寒地冻,万物凋零,但在初冬的广西凭祥市,四处依然是万木枯荣。但当记者走进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下称“热林中心”)大院,却被院子的三面大山牢牢吸引:和附近的其他环境相比,这里生机勃勃,绿意盎然,尤其是耸立在其西边的那座大青山。热林中心研究员卢立华介绍说:“别看这座山现在丛林茂密,40年前,这里可是一片荒僻的采石场,全是石头,一棵树也不长。”

40年来,正是在卢立华等人的努力下,在已故林学家吴中伦院士的指导下,本着“适地适树”的策略,依靠“地质地形分析调查—树种苗龄优选优配—封山育林配套经营”三步走的方案,才让这座石山重新变身成青山。同时,通过选育经济树种,发展林下经济,他们还走出了一条让石山变成金山的道路。

四十年的生态恢复

“三步走”的方案,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其实很难。

地质地形分析调查就是到实地去踏查并取土壤样本进行养分测定。卢立华等人的调查结果发现,石山的土壤大概可以分为两个大区,山体中上部至山顶的部分,土少石多,难成大树,也难以造林,采取封山育林恢复植被;中下部至山脚,有一定土层,可长大树,也较易造林,采用人工造林可实现植被恢复。因此,实行分区治理是走好第一步的关键所在。

用于石山区造林的树种,必须能耐干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经过大量样本调查和试验,研究人员确定了墨西哥柏、顶果木、任豆、降香黄檀和肥牛树等石山造林较为理想的树种。

封山育林配套经营则要求保留原有植被,合理密植;其次,采取营养苗、裸根苗、种子直播并举造林。种子播下去,苗木栽下去后,还需要封山育林。只有真正做到了封山育林,其森林才会形成乔木、灌木、草本并存的多层次立体结构,其根系也才能更充分地利用不同土层的水分和养分,实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长。

据了解,这座面积36.7公顷的石山已经形成了优势木层、亚优势木层、下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5个较稳定的层次结构,共有维管植物144种(83科、112属),其中乔木36种、灌木87种,草本植物21种。人工更新的树种生长良好,并加速向地带性森林群落发展,物种数比对照区增加72.5%,尤其是乔木树种增加极为明显,达到天然岩溶山天然林树种的66.7%。

卢立华说:“近40年的生态恢复,石山已经从退化的残次林群落转变为结构复杂、层次分明、物种丰富、健康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群落,真正实现了石山变青山的理想愿望。”

青山也可变“金山”

相比于一般的山地造林,石山造林不仅要花大气力,更要花大价钱。那么,这样做有必要吗?

卢立华介绍,林木生长周期长,效益回报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社会融资都不容易。要想让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林业领域,真正实现全民植树造林大浪潮,林业科研专家就得动脑筋,推出让企业和群众都能接受的营林模式,让人们不仅有看得见的未来长期效益,还能有握在手里切切实实的真实惠。在把石山恢复成青山的过程中,热林中心的科研人员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石山人工造林促进植被恢复的过程中,卢立华等人也开展速生经济树种和慢生珍贵树种结合经营的模式,合理布局,长短结合,以种植经济树种产生的短周期效益作为珍贵树种长期效益的基础保障。

“保护生态是我们林业科研专家的首要责任,但经济效益也是根本,所以在石山造林前期,就从树种选择的角度,兼顾了经济价值。”卢立华说,在所选树种中,大多数树种的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都分别达到1米和1厘米以上。比如任豆在当地又俗称“砍头树”,其具有超强的萌生能力,萌生的枝叶不仅是农户重要的薪材,还可作为饲料喂养家畜。石山造林的同时,在适宜的地方再套种上金银花、笋用丛生竹、鸡皮果、黄皮果、枇杷等经济植物发展林下经济则更是一笔产业效益。

如今,昔日光秃秃的石山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石山树木园”。据专家估计,园内仅珍贵树种价值就达1.3亿~1.5亿元,筛选出的降香黄檀、任豆、顶果木等50多个优良岩溶石山造林树种,为广西乃至周边省份的植树造林提供了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成为我国石漠化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先锋队”。

《中国科学报》 (2017-12-20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