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科技馆重磅引进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复原展 |
拉斯科洞穴壁画巡展首次登陆中国 |
科学网11月1日上海讯(记者黄辛)今天,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复原展在上海科技馆展出。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是举世闻名的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197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次展览是拉斯科洞穴3号巡展首次登陆中国。
据介绍,该展览以洞穴传奇的历史为主线,通过5组真实大小的复制洞壁、4个栩栩如生的克罗马农人雕像、17段生动有趣的影像等,结合互动游戏和珍贵照片,引领观众走进拉斯科世界,与2万年前的洞穴古人面对面,欣赏人类最早的艺术壮举,了解科学家、史前人类学家和艺术家研究、保护并复制这些珍贵壁画的过程。展览通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带领观众领略不朽的史前艺术,身临其境地感受克罗马农人的真实生活。
本次展览的最大亮点是运用2000年获得专利的“岩石涂层”新型复制技术,制作出了重量很轻、可以运往世界各地的复制石壁,重现了真实的拉斯科岩洞内景。5组1:1的新一代复制岩洞展示了包括《黑牛图》、《交叠的野牛》、《井底画》在内的5幅拉斯科壁画代表作,再现了不朽的史前艺术殿堂。此外,由知名艺术家伊丽莎白·戴恩斯为展览专门创作了4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克罗马农人雕像,还原了远古先民饮食起居、着装狩猎等方面的生活风貌。
在本展览还原的洞穴内,观众可以欣赏到一幅长5米的《黑牛图》,是拉斯科洞穴最为精彩和最富力度的形象之一,有学者称其为“跳跃的牛”。这头野牛线条简练,整体塑造得强健有力,特别是那生动逼真的头部,虽然只用单色涂绘,却能完美地表现出逼真的动感效果,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交叠的野牛》描绘的是两头臀部相对的野牛,暗示着作为交配的前奏,动物会在夏季进行决斗。拉斯科的画家们使用了一些透视法则来显示动物的攻击性。牛身在前景部分显得更有厚重感。较短的前肢营造了跃起的感觉。通过留白,将前景与后景分开。为了强调动感,前肢比后肢更肥大。
《井底画》描绘了拉斯科洞穴壁画中唯一的人类,展现了举世闻名的人类最古老的场景:一头野牛,从臀部至腹部被一根长矛刺中,肠子从腹下淌了出来,野牛转首瞪着眼睛看着,在它的前面躺着一个受伤的人,旁边是一根鸟形投掷器。可见刚刚经历一场人兽搏斗,两败俱伤。这幅画运用了线条造型,用排线来体现牛毛,人物和鸟则是用线勾成符号式的简洁形态。
拉斯科(Lascaux)洞穴壁画,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蒙提涅克村的韦泽尔峡谷,是著名的石器时代洞穴壁画。1940年,壁画被4个玩耍的孩子发现。拉斯科洞穴壁画的绘制时间大约是2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洞内总共有近1500个岩石雕刻和500余幅绘画。这些绘画中有100多幅是动物绘画,内容包括牛、马、熊、狼、鹿、鸟与人。
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代表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极高审美和智慧。该壁画线条粗壮有力,气势宏伟,动态性极强。画面已考虑构图且色泽艳丽浓重,给人一种奔放有力生气勃勃的感受。在艺术创造上,岩画制作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变化与雕、画结合等不同手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效果。
1948年,拉斯科洞穴正式对外开放,随后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法国政府于1963年关闭了原始洞穴,并陆续制作了拉斯科2、3、4号。其中可移动的拉斯科3号从2012年开始全球巡展,这也是全球观众唯一能够接近拉斯科洞穴壁画的机会。目前该展已经陆续在法国、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士、韩国、日本等国巡展,在当地引起巨大轰动。
本展览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技馆主办,并得到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及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出于参观效果和保护展品的考虑,展厅内限流200人。
中法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拉斯科洞穴是法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展览的深层开发,在完好保存拉斯科洞穴遗址的同时,通过巧妙复制让观众真实地感受到艺术的起源。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始终致力于为公众呈现高品质的科普展览, 希望这次展览也能够一如既往地为观众提供更多放眼世界、探索科技、享受文化艺术的机会;同时,也为同行提供一个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成功案例。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日期:2017年11月1日-2018年2月28日
展览场地:上海科技馆二楼特展厅
展览时间:09:00—17:15(周一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指导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科技馆
支持单位: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备注:展览免费,但需自行购买科技馆门票
【配套教育活动】
1. 远古画师
追溯古人的遗迹,此刻你就是远古小画师。
2. 植物拓染
布本无花,用植物颜料拓出梵花。
3. 达人带你逛
伴随达人的脚步,步入洞穴壁画缤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