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袁雪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10/10 9:16:52
选择字号:
为思政教育搭建一座广阔舞台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陈彬 通讯员 袁雪美

9月的一天,在湖南大学的一间礼堂里,该校的数百位国防生整齐地端坐着,他们在等待一场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宣讲。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堂“党课”的主讲人既不是专家学者,也不是军旅英模,而是几位和他们一样的大学生。

这几位学生来自长沙的另一所著名高校——国防科技大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的一员。

自成立伊始,这支由国防科大硕士和博士生所组成的宣讲团,便活跃在校园内外,深入军营、社区、中小学……将党的创新理论用最通俗的语言加以传播,他们也被誉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轻骑兵”。

一次碰撞

说到这支“轻骑兵”组建的历史,还要将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

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京开幕。当时,黄朝峰还是国防科大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件举世瞩目的大事,自然也是他和同学们关注的焦点。一群同学经过一番讨论,萌生了用学术交流的方式进行理论宣讲的想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会比较空洞,我们这些博士生自然也有这种感觉。为此,当时负责管理我们的政委将了我们一军:‘你们觉得我们讲得不行,你们能不能自己讲一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如今已经是国防科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的黄朝峰说道。

内心的想法加上外部的“激将”,最终促成了一种新的学习组织——由12名博士生成立的“政治理论骨干学习小组”。在小组中,组员们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有计划、分专题整理学习理论的体会,在队内进行宣讲。

在学习小组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博士开始钻研理论、宣讲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其中,“党的创新理论博士生论坛”成立了,论坛下设15个理论学习小组,每周开展1至2次理论研讨和宣讲活动,成为深受学员欢迎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形式。

作为论坛的“元老”之一,黄朝峰依然记得一位老师在听完他们的宣讲后,所说的一番话:“博士生论坛这种形式,让你们自己教育自己,在思想的碰撞当中,深化对真理的认识。打破了教育者、预备教育者之间界限分明的地位。”

然而,当时这位对博士生论坛评价颇高的老师或许并不会想到,就在此后的几年间,这场思想的碰撞会产生如此绚烂的火花——2004年,国防科大成立了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该院的硕士和博士生主动加入其中,与“博士生论坛”的成员组成硕博士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军营一线、大学校园、企业工厂和田间地头。

一种责任

史良是此次赴湖南大学宣讲的三位硕士博士宣讲团成员之一。今年刚刚加入宣讲团的他还算是一个“新兵”,不过对于宣讲工作,他却不敢有半点马虎。在不长的时间里,他旁征博引,当演讲结束时,台下掌声一片。

“要成为一名正式的宣讲团成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的。”马璐2013年就已经加入了宣讲团。据她介绍,要想加入宣讲团,学生先后要经历内部试讲、对领导宣讲、对专家教授试讲、到学院试讲等一系列关卡。这些都过关之后,才能得到在校内试讲的机会,最终走出校门,到社区和军队试讲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后,才能成为一名正式成员。

也正是有了这层层选拔,最终加入宣讲团的,都是深爱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好手”。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宣讲团成员李卫丽和同学就接到去某社区宣讲全会精神的任务。在前期调研中,他们发现全会宣布的全面开放“二孩”政策是时下大家讨论的热点,于是决定以“二孩”政策为切入点。

然而计划生育的国策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如何向社区叔叔阿姨阐述“二孩”政策,使政策深入人心,是摆在李卫丽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面对困难,他们认真研读政策,查阅大量资料,力争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活泼。宣讲中,他们以社区里的真实故事,向听众形象地解释了“二孩”政策的好处和作用。宣讲过后,社区的叔叔阿姨都表示对于全会精神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纷纷表示拥护。

一次交叉

近年来,随着硕博士宣讲团的不断成熟和壮大,每年的宣讲活动也在增多。“最早的时候,我们一年大概只有几场活动。但如今,仅今年1~9月份,我们就已经组织了各类宣讲活动20多场。”马璐说。

每一次宣讲,对队员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教育了别人,也提升了自己。而这种提升不仅仅在于思想层面。

2016年,宣讲团成员杨培宇在导师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科协重大调研课题《战略高技术创新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但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所承担的课题部分如果只是从所学科技哲学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完成结题目标并不难,但是很难把课题做精做细。

就在杨培宇为这个问题所困扰的时候,在一次宣讲团内部的交流会上他意外发现,自己正在研究的内容,恰好与几位国防经济专业的硕士学员口中的“战略新兴产业军民融合体系”有共通之处。

交流会后,他便急忙要来了他们的交流材料和课件,虚心向他们请教,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他所提交的专报顺利通过中国科协评审。

“我们的跨学科性很强,”交谈中,马璐说,宣讲团的指导老师来自不同领域,在组织一场宣讲时,他们可以向不同领域的老师请教。“一篇演讲稿的出炉,不仅凝聚了某一个专业师生的心血,而常常是不同专业师生的心血凝结。”

作为老师,黄朝峰一直有保存讲课资料的习惯。他的电脑里存放着几乎每一节课自己所使用的讲义和PPT。在这些资料中,他最为珍视的还是十几年前,自己在博士生论坛上第一次演讲时所使用的资料。因为正是这一活动,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让他重新认识了思政工作。“它让我知道了,思政工作有着广阔的空间,能为我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

这一点,不但他知道,所有他在宣讲团的“后辈”们,同样都知道。

《中国科学报》 (2017-10-10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