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洪磊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6版 发布时间:2016/7/26 10:51:31
选择字号:
避免中医“毁于中药”,唯有科技创新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李洪磊
 
中医或将毁于中药!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不久前提出,“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是毁掉了中医。”
 
水流千里总有源,树高千丈总有根。2015年出台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下称规划)指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随着人工种植和栽培的中药材供货占比越来越大,中药材种植和生产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药材品质下降、药效降低,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问题重重
 
中药材来源分野生资源和种植资源。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目前,中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国药材的主要来源。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人工种植和栽培中药材的供货量超过药材使用总量的70%。
 
然而,作为中药材行业的“第一车间”,我国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经营管理较为粗放,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
 
药种把关不严,致使种植农户和企业难以收获优良中药材。数据显示,我国栽培中药材良种的推广率低于10%,加之药农对良种的鉴别能力比较低,假种现象也时常出现。《首都医药》杂志披露,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人到北京推广种植三七,结果种出来的是“藤三七”,不是正品三七。此外,近年来,北京、河南、安徽等地还多次出现丹参丹酚酸含量低、黄芪根茎短、菊花品质下降等问题。
 
滥用化肥、农药,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疗效。有专家指出,许多中药材的生长都需要特定的土壤和环境才能保证质量达标,有些药农为了追求药材的高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化学药物添加剂促进中药材生长,一方面造成中药材农药残留过多,而本身的有效物质含量降低,严重影响药品疗效,甚至还会给患者身体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一些被“催熟”的中药材幼苗流入市场,又导致整个种植链条的恶性循环。
 
除此以外,中药材种植和生产还存在盲目采收、药材优劣鉴定原始、制剂加工技术单一等问题,都会不同程度影响药效。因此,王国强等一批中医药专家认为,“中医或将毁于中药”不是危言耸听。
 
“种得好”是第一步
 
选好苗、种好药进而收获优良药材,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一个无解方程。规划指出,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基于此,规划提出,依靠科技支撑,实施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
 
多年来,不少国医大师、中药材科研工作者和相关中药材企业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在规范中药材种植、严控中药材品质鉴定、创新中药材制剂技术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
 
2016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联合中智药业集团等5家代表性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中药协会中药资源多样性与生态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简称TEEB专业委员会),力图借助科技创新力量,发展中药材生态立体种植基地,提高药材质量。
 
“重金属、农药残留在药材里面富集后,基本很难去除,只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土地、水源,并与当地种植户合作管理,提供一套完整的种植标准,做到生态种植、事前控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主任成金乐说。
 
中药材生产企业中智药业董事长赖智填表示,目前企业已经在全国道地产区建立有西洋参、丹参、鱼腥草、黄芪等多个“草晶华·破壁草本中药材生态溯源基地”,建立有产品溯源体系及远程监控平台,开展中药材生态立体种植,以保证中药材道地、优质和保护中药野生资源及生态环境。
 
用DNA给药材做“亲子鉴定”
 
中药材收获后,如何高效鉴定中药材品种和优劣,避免劣质药材进入加工生产线就成了一个核心节点。
 
“在本草使用的历史上,普遍存在着混伪品现象。中国有句古语,叫做‘膏丹丸散,神仙难辨’。也就是说,在中药鉴定技术落后的时代,混伪品的存在,甚至神仙也难以分辨真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说。
 
如何借鉴新的科技手段,实现高效高质的鉴定呢?陈士林领衔的团队将突破点锁定为DNA鉴定。他们推出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可以帮助建立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中草药的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是用一段DNA片段来鉴定中药材物种的新型鉴定技术,相当于现代医学上的‘亲子鉴定’。简单来说,它就是给每一个中药材基因配上‘身份证’。中草药DNA的应用,是几千年来药材物种鉴定上的重大突破,对整个中药行业质量的提升和质量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士林说。目前,他已经主编推出了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精)》,总结了中药材DNA条形码技术的前沿应用标准。
 
创新制剂环节保药质提药效
 
除了种植和鉴定环节,创新改进中药材的制剂环节,也是保证药质、提升药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传统式,中药材采摘后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就成了临床处方中药和中药饮片,很容易出现品质不均匀和质量不可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在中药饮片创新上取得了突破——他们推出的专利技术制作的中药破壁饮片,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冲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中草药的抵触。
 
成金乐解释说:“破壁”,就是打破植物细胞壁,就像打破鸡蛋、核桃的外壳,就能吃到里面的好东西。破壁饮片技术,是利用高压气体,把中药材不同部位、不同组织的植物细胞壁打破,在不添加的前提下混匀制成30-100目中药破壁饮片。这种方式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而且形成了产品均一、稳定可控的质量品质,这与传统中药饮片存在的不同根、茎、叶药效不同、计量不准确等缺点,有革命性的改变和提高。
 
这种方式极大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传统饮片10%至30%的吸收利用率,破壁草本技术制成的中药饮片有效成分吸收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除此以外,草本破壁制成的中药饮片剂型,“均衡、可控、方便服用,冷热水均可冲泡,实现了从传统的‘一锅汤’形式转为‘泡咖啡’。”“中医体质学说创始人”、国医大师王琦教授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中药使用的过程繁琐和应用不便产生了抵触。这就要求中医药必须在应用形式上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破壁饮片技术给我们当代中医药健康服务提供了更多的前景和可能。”王琦说。
 
中医的传承发展依赖于中药材的传承和创新。“中药材科技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持续提高。”这是规划提出的美丽愿景,也是中药材研究人员和创新企业共同目标。
 
但对中药材科技创新而言,技术路径并非最大障碍,而是巨大的创新风险、巨额的研发成本,以及能不能获得政策扶持和市场准入。一位中药行业资深人士就对记者表示:“兴中医必兴中药,能不能为中药材的科技创新提供土壤,可以说是中医存亡的命脉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研究增强光动力灭菌效果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研究生学位论文如何顺利通过外审和答辩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