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马斯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30 9:04:15
选择字号:
李循:南理工走出国学才子

李循

高三毕业时,李循从宿舍拉了整整三车半的书回家,来南理工上大学,李循又从家里拉了一车半书来,他戏称这真正变成了“学富五车”。

■本报记者 韩琨 通讯员 马斯琴

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李循一直说,自己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个在追求自己兴趣的普通学生罢了。而之所以受到关注,大概是因为他的跨度与本身的学科背景相比的确有些大。

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李循在南理工的四年之后,即将在北京大学开始研究生的求学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李循本名周磊,但他更多地是以“李循”这个名字被人所熟知。原来,读大学之后,自主意识较强的他,受韩非子“循名责实”的启发,给自己改名为“李循”。

偶然的缘分

9月份开学就要北上,到北大中文系报到,但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李循对于前途都没有既定的规划,报考北大中文系的决定也是大四开学后一段时间才作出的。

“当时有一位关系很好的朋友决定考研,她会帮我去图书馆、自习室占座。当时朋友们就建议我,不如也考研吧。”李循说,在这样的建议下,又仔细比较了一下心仪的专业和自身优势,他把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方向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

虽然是工科学子,但出于对哲学、文学的热爱,李循平时一直在这方面多有积淀,在准备考研的阶段中,也把心态放得比较轻松。回忆起考研的考场上,答完卷子的那一刻,他用“云淡风轻”“返虚入浑”来形容当时的状态。

“我上大学之前选择了工科,因为我觉得如果把爱好当作了专业,未必会像之前把它当作爱好那样热爱它。高中的时候在理科班,不仅语文老师很欣赏我,英语、数学老师还会特别鼓励我,也给了我更多的底气来思考是否将其作为个人的‘事业’。大学四年下来,我发现自己在古代文学、哲学方面看的书还远远不够多,就想读一个古代文学的研究生来充实自己。”他说。

“其实和考研一样,我当年选择来到南理工读书,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和当时的招生老师聊得很投缘。”李循笑着告诉记者。言语间,他那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又一次流露了出来。

从蹭课到国学社

毕业前不久,李循刚刚卸任了南京理工大学觉知国学社社长一职,作为该社的首任社长,李循自然有些不舍。而说到这些,“李翚”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

原来,大一时,李循陪朋友去上南京理工大学教师李翚所开的选修课:儒释道——中国传统思想概说。一听之下,李循觉得大为投缘。课后,他就“‘翚’字读第一声还是第三声”,与李翚展开了讨论。李翚本科所读的正是哲学专业,对这一方面颇有兴趣与研究。两人聊得十分投机,慢慢地发展了“革命友谊”。

随后,在李翚的课上,李循结识了不少同样喜欢这门课的同学,发现大家彼此兴趣相投,很能聊到一起去。于是,课余时大家也常常组织一些读书会等活动。最后,他们考虑成立国学社,而社团的名称由李循提议为“觉知”。觉知二字来源于“《人物志》: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聪明源于觉,知人用乎知,故名觉知。

在李循及多名同学的筹备努力之下,2015年初,觉知国学社成为了一个正式的社团。李循告诉记者,国学社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会给大家推送一些国学相关的文章、书籍,也会在线下组织一些读书会、讲座等活动。

“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误解,那就是理工科的学生就不会热爱文学、热爱哲学、历史等,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现在学校都会开设很多通选课,但是,那些真正有意思、不呆板的课程,还是相对匮乏的。”李循说。而觉知国学社把南理工里对国学有所热爱的学生吸引、聚集到一起,这让李循颇为欣慰。

读与写的记忆

毕业季,打包行李是令所有毕业生都头疼不已的事情。在校园里生活了四年,随便也能打包出几大箱行李。而对于喜欢读书、买书的学生来说,几年来攒下的书籍此刻就成了甜蜜的负担。在李循这里,书当然也不少。

“我喜欢书,到了书店看到喜欢的书,脚就跟灌了铅一样,走不开了。”李循笑笑说道。高三毕业时,李循从宿舍拉了整整三车半的书回家,来南理工上大学,李循又从家里拉了一车半书来,他戏称这真正变成了“学富五车”。那么,这次毕业季,李循还有多少书呢?

“只有半车书了,哈哈。”李循得意地向记者表示,这次他选择了以赠书的方式减轻书籍给自己带来的负担。“不过,我的赠书是有原则的,绝对不是随便什么人都会给的。”他正色强调道。

爱书、惜书的李循明白,当把一本书送到他人手中时,如果对方没有兴趣、不去阅读或者根本就不是爱惜书的人,那么,这样的赠书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书的原主人,他也会感到心疼。因此,对于毕业赠书这项活动,他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当认真地考虑了赠书的对象,确保送出去的书籍能够在新主人那里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大四下学期伊始,李循有感于学校新图书馆的落成,还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新图书馆记》。

“遥想昔者旧馆,以得懿燕之声,千里流响。而今之新者,焕乎文采,逸乎歌情,遄乎风流,盛乎辉明也。”李循在文章中这么形容新老图书馆。

“那天我跟同学路过新图书馆,我在图书馆外面转了几圈。想想自己等了四年还是没用上新图书馆,有些感慨,就一口气写了这篇文章。”李循说道。

李循涉猎广泛,对先秦、魏晋、宋、明清的文论都有一定的阅读。在其中,他研究最深的是《文心雕龙》,并写作了《文心篇》《骋意篇》两篇文论。除此之外,他从大一开始创作个人的《苦竹集》,目前已经创作了二十多卷。

2015年春,南理工借着二月兰盛开的契机,举办了一场征文大赛。那时,李循写了一篇《二月兰赋》,被评审老师称为“相如转世”。“清流别致,二难并延,知己佳偶,惊美咨嗟。得意之时,见拈花而微笑,方悟赏花之趣,春意一分,物状二三,五六分是人情也。”李循在文章中写道。

“其实现在对于我来说,文言文创作是最顺手的。这样的文章我一般半小时就能写出来。”由于长期阅读中国古代文献,李循的文言文创作功底已十分了得。

“我觉得实践创作才是一个人文学素养不断进步的源泉。书要看,但也要坚持创作。”他说。

《中国科学报》 (2016-06-30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