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琦敏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6/6/15 12:43:54
选择字号:
《SCI期刊分析报告》公布最新影响因子

 

《SCI期刊分析报告》公布最新影响因子,一批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表现抢眼

向全球科学界发出强劲“中国声音”

《细胞研究》 在国际分子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排名升至第九;创办仅两年的 《国家科学评论》,首次亮相即进入全球综合期刊前五;创办于2013年的 《光:科学与应用》 已成为国际光学界顶级杂志……昨天,汤森路透发布2015年度 《SCI期刊分析报告》,一批中国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表现抢眼。

与10年前的“一潭死水”相比,中国科技期刊如今已在世界科学界发出新啼。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不断走高,中国科学家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中国科技期刊的崛起,正为此搭建起了获得话语权、锻造影响力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优秀科技期刊所吸引、积累的稿件,将形成科技大数据,而谁掌握了科技数据,谁就能在这个时代的科技竞争中胜出。

高影响因子期刊出现“中国阵营”

最新出炉的SCI期刊分析报告涵盖了来自81个国家和地区的234个大类的11365本期刊。这次,中国科技期刊的表现十分惊艳,高影响因子期刊中出现了“中国阵营”。

自2010年首次进入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发表原创论文核心期刊前10%的行列,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 《细胞研究》 继续高歌猛进,这次以14.812的影响因子,首次超过《细胞-分子细胞》,排名该领域核心期刊第九。与之相随,《分子植物》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细胞与分子免疫》等生物医学杂志的影响因子也超过5。

2013年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创办的《光:科学与应用》 去年获得了14.6的影响因子,今年虽略有下降,也达到13.6,已稳居光学领域顶级期刊的地位。

最受关注的是 《国家科学评论》,首次亮相即获得8的高影响因子,进入全球综合期刊前五名,排名紧随《美国科学院院刊》。这本由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综述性期刊,创刊目标就是“在世界科学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其编委阵容堪称豪华———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出任主编,常务副主编为蒲慕明,各学科副主编分别为薛其坤(数理科学)、高松(化学科学)、施一公(生命科学)、周忠和(地球科学)、逯高清(材料科学)、郭雷(信息科学)。两年来,它发出了不少声音,例如中国未来如何做科学、科研制度、学术不端如何处理等,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这次影响因子达到8,略略超出了编委的估计,也说明它在国际科学界已开始产生影响力。

为中国科学家打造“发声平台”

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合作,创办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成为近年中国科技期刊崛起的一条路径,使中国科学家更快获得了“发声平台”。

2006年,时任中科院上海生科院院长的中科院院士裴钢,启动了 《细胞研究》 与自然出版集团的合作。10年间,《细胞研究》 的影响因子从2上升到14.8,开始在该领域期刊中领跑。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党生认为,组建一流的编辑队伍,为科学家提供一流服务,是杂志成功的不二法门。

“为中国科学家打造国际学术话语权的平台”是《细胞研究》的理念。因为西方科学界对来自中国的科学成就多少带有些偏见,中国科学家的论文不时会遭遇压制、拖延等不公正待遇,有了自己的学术期刊平台,成果才能受到更多善待。这一理念不仅凝聚起了一支高水平的编辑队伍,也使期刊获得了来自华人科学界的支持———在投稿时,很多华人科学家会优先考虑《细胞研究》,同时也愿意为杂志审稿提供更多便利———编辑部处理紧急稿件最短可在24小时内完成审稿。

“一本杂志的影响力,还得看它在科学家心目中的地位。”李党生说。《细胞研究》 编辑部下一步要做的则是通过坚持高质量办刊,扩大它在西方科学家心中的影响力。

作为一本综合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同样以“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权”为宗旨。常务副主编蒲慕明教授为此投入了大量精力,他认为,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学家应该有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不能总是处在西方社会“有色眼镜”的观察下。

另一位副主编、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告诉记者,为了能准确传递中国科学的声音,在杂志创办之初,各位副主编亲自撰写综述、为杂志约稿。“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高水平学术期刊。”他说,为何《自然》发表一篇评论在全球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都能产生巨大影响?这就是影响力的体现,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反映,“与其抱怨中国的好文章都发到国外去了,不如努力打造一艘可以传播中国科学声音的旗舰。”

高水平期刊赢得“科技大数据”

在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蒋华良看来,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国在国际科技活动中的话语权。如果一个国家没有高水平的科技期刊,科技人员的研究结果不是主要发表在自己国家的刊物上,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当今是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科技数据,谁就能在竞争中胜出。他说,美国是科技强国,也是科技期刊的强国,国际上大约有70%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主导的杂志上。因此,美国掌握了大部分科技数据。特别重要的是,大部分投稿的论文(例如90%以上投稿《科学》的论文)是被拒的,我们从公共数据库中查不到。但这些数据的大部分也被美国掌握———美国目前基础研究投入不增加,创新能力还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全世界基础研究投入产生的数据,进行大规模的深度大数据分析,很快就能研发出新药、新材料等应用型成果,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他强调,由此可见掌握科技数据有多重要,而这些数据是靠科技期刊来收集的——没有好的科技期刊,就吸引不到好的研究结果的投稿,也就掌握不了科技数据。可以说,培育高水平科技期刊,对于我国的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