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新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26 7:42:41
选择字号:
高校教授:取消“A类期刊”恰逢其时

 

■乔新生

日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出《关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补充事项的函》,决定取消“A类期刊”。各个学科对此反映十分强烈,有学者认为,在教育部认可的学术期刊中,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极为不利。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众所周知,在科研评价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做法。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学科评估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科评价体系。考察一个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除了考察学者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成果之外,为了更好地进行量化考核,划定了学术期刊,然后把发表学术期刊学术论文数量作为评价指标。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为规范学术评价体系,逐渐引进了西方国家的学术评价标准,划定重要学术期刊,根据学者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多少,评价学者和学术单位的科研水平。但这种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学术评价体系,在我国很快出现了异化现象。

笔者认为,在学科融合速度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学术期刊,然后根据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多少进行学科评价,其局限性显而易见。对那些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学者来说,这种按学科体系分门别类划定学术刊物的做法,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者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不被重视,造成一些跨学科或者边缘性学科的科学研究受到压抑,对科学创新极为不利。

笔者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建立专门的学术网站,鼓励学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先期发送到学术网站公开发表。这样做可以真正实现同行评议,让更多学者通过学术网站了解学术同行的学术研究成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对学术网站发表的学术成果进行著作权登记,如发现抄袭他人作品的现象,应及时纠正。总言之,只要充分保护学者的著作权,并采用技术手段,对可能会出现的重复性劳动进行处理,就可以促进我国学术繁荣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机构学科评估必须考虑科研与教学的互补性,必须在重视科研成果的同时,考虑科研成果对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常态化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有利于克服科学研究领域的弄虚作假现象,有利于杜绝科学研究成果发表过程中出现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只有借助于现代互联网络建立常态化的科研评价机制,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科学研究步入正轨。(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6-05-26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