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雪芹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5/7 20:37:25
选择字号:
怀念高山院士:高山此去无高山

高山院士工作照

2002年10月,高老师在辽西北票西南台吉四坑兴隆沟考察。利用他所坐的位置处出露的岩石样品(XL03)对大陆下地壳再循环的研究成果于2004年发表在Nature上。

高山院士的创新群体于2008年5月12日在河北大麻坪考察地幔橄榄岩包体时的合影。(照片中第三排左三为高山院士)

1997年7月高山与金振民在前往考察西藏聂拉木变质核杂岩岩体的途中途径嘉错拉山(海拔5220米)

1997年8月,高山教授(左二)、Roberta L. Rudnick教授(左三)、William F. McDonough教授(右二)、金隆裕高工(右一)和刘勇胜教授(左一)在山东昌乐玄武岩地区进行野外考察。这次野外考察是高山教授和Roberta L. Rudnick教授长期合作的开始。正如Roberta L. Rudnick教授所说,“就是从那时起,我们决定研究华北克拉通的岩石圈消失之谜,一直持续到今天。”(It was then that we decided to investigate the mysterious disappearance of the deep lithosphere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Thus began a very interesting journey, which continues to this day.)

5月2日夜11点至3日淩晨5点55分,高山院士的好友和学生在医院里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山教授驾鹤西去。金振民院士在悲痛中赋诗一首以示哀悼,“高山此去无高山,天妒英才不复返。悲痛忧伤谁能知,流水高山知我情。”

5月5日上午,高山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3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武昌殡仪馆为年仅54岁的高山院士送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山院士去世致电哀悼,对家属表示慰问,国际友人及社会各界纷纷发来唁电。

1962年出生于地质之家的高山,15岁进入西北大学地质系学习,从此跨入他心爱的地质事业。多年来师从我国著名地球化学家张本仁教授,从事地壳元素丰度等研究。他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时仅49岁,是地矿系统最年轻的院士。金振民院士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高山院士走时太年轻了,不该这么早就离开,应该对年轻的人才英年早逝进行反思。”

无惧绝症 傲然挺立

高山院士生前长期致力于地球化学研究,在大陆地壳成分、壳幔交换作用以及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系统创新成果,他的开拓性和基础性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和国际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入选汤森路透和爱思唯尔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

然而,可能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高山院士在2009年就被发现得了肺部恶性肿瘤,4月份手术后做过4期化疗,2009年底又出现运动神经元病症状,俗称渐冻症,从2010年10月后,几乎所有运动能力丧失殆尽。无论是肺癌还是渐冻症,都是医学领域的国际难题,都是十足的绝症。

但这并没有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此后7年间,无论是教学、科研,他都没有停止,以至于外界的合作伙伴大都不知道他的病情。因为发给他的邮件,他基本当天就会回复。他还保持每两年申请一个基金,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他依靠眼睛的眨动来指挥自己的学生或护工来获得键盘的字母,与人沟通或写作修改文章,修改一篇学生的国际论文,他最多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十足的拼命三郎。

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金振民院士说,“很简单,是高山对地质事业高度的热爱和执着。”他说自己与高山已有24年的友情,他不仅是自己的科研伙伴,还是自己的挚友。他们两个人带领各自的团队一同去野外考察、一同讨论科研难题,堪称两代人合作的一对典

范。而在考察过程中,高山的踏实、勤奋给金院士非常深刻的印象,他说,“每次出去,高山采集的标本将汽车的大梁都要压弯了。”

教书育人 永不止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长刘勇胜是高山院士的第一位博士生。他当年报考的是矿床学专业,从1996年开始追随高山院士,到今年刚好满20年。

回忆自己与恩师交往的点滴,刘勇胜表示没有陪伴恩师走完最后一程是自己一辈子的遗憾。他在恩师去世前4天赴野外考察。当得知恩师状态不是很好,他将5月3号的高铁票改成了6点的第一班飞机,然而时间并没有等待他。

斯人已去,但刘勇胜念念不忘的是恩师对自己的帮助和提携。恩师高山做事情的认真和严谨,还有勇敢面对病魔的精神和意志,都是自己一生可以学习的财富。

刘勇胜还记得当年自己跟随恩师后写的第一篇文章,恩师帮自己改了十几遍,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恩师做事的认真态度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恩师对科研数据的严谨更是让人难忘。他们在建设实验室初期,高山对每一批数据都严格审查。

当年高山几乎没有节假日的观念,加班是家常便饭,刘勇胜经常在周末接到导师电话,问他在哪里,让他去找自己讨论一些专业问题,这些都对当年他的科研有很大提升。

高山院士的秘书李明是高山2007级博士生,从高山院士患病时起至离世,李明长年陪在他的身边,在与《中国科学报》记者通话时,他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悲痛。他说高山院士身体很好时,太专注于学术,以致给很多人留下他为人太过严肃的印象。实际上,只要去请教过他问题的人,都知道他为人非常热情,会给你从基础娓娓道来。

高山患病期间,他的思维和各项感觉都是正常的。在丧失运动能力后,他坚持用眼睛的眨动与别人沟通处理所有问题。学生发给他的论文初稿是黑字的,但收到他的回复时,论文已经布满了红字,这些红字都是通过无数次的眨眼,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拼出来的。

今年即将毕业的在读博士生陈康对记者念叨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导师人真是太好了,与他之间难忘的事情太多了。只要有事需要他帮忙解决,他都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提供帮助。高山院士特别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在去世前,高山还带有7个在读博士生。

几年前,陈康为去哪个国家进修而拿不定主意,他去求助自己的导师,结果高山让助手打字告知他自己有4位最好的朋友分别在不同的国家,让他根据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来选择一位老师。陈康最后选定了高老师生前挚友,国际享誉盛名的地球化学家、美国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罗伯特·罗德尼克教授。她和高老师有二十年的科研合作经历,目前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任教。她曾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来武汉看望高老师。

2012年,当陈康想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发在学术期刊时,高山让他检查两遍后,居然用眨眼睛指挥助手花了半个月时间给自己改好,有时改的满头大汗,让学生既心疼又震撼。

出类拔萃 不可多得

金振民院士用8个字来评价高山这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那就是,“出类拔萃,不可多得”。

他认为高山院士有高尚的人品,对待同事、学生都无比的关心。还有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希望培养出更多的“高山式的”科学家,这是对高山最好的怀念。

高山教授在地球化学领域取得了三方面有国际重要影响的成果。

其一,获得了中国东部大陆地壳63种元素的丰度值,发现了中国东部下地壳独特的中性成分和双层结构,揭示了全球大陆下地壳结构与组成的大尺度不均一性。有关成果成为地球化学参考模型中大陆地壳成分的重要数据基础,使我国大陆地壳化学成分研究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该成果已成为区域地球化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其二,发现与提出了下地壳拆沉再循环这一重要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键证据,发展了拆沉作用的示踪方法,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强烈壳幔交换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认识,提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古元古代与中新生代两期地幔改造作用。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等高水平学术刊物上,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这一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内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

其三, 高山教授带领研究群体在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创新及国际标准物质定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推动了我国微区分析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众多的唁电中,有两个人的唁电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位就是高山院士长期的国际合作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罗伯特·罗德尼克教授。

她在唁电中写道,“一盏伟大的灯刚刚熄灭了。高山是一个才华横溢、高尚而又亲厚的人。我和他一起曾开展的研究工作是我这辈子最让人兴奋的、发人深省的学术研究工作之一。他是大陆地壳成分和演化、等离子体质谱方法建设方面的国际权威。他的远见改变了我们对大陆演化的认识,特别是对华北克拉通演化的认识。高山不但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所有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的益友。他鼓励创新和独立思考。我非常敬佩他,也会非常想念他。”

中国科学院原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教授发来的唁电中写道,“高山教授至今仍是较年轻的院士之一,我很钦佩他在地质科学领域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即使在患病之后仍不停地思考和著述,达到了生命不息科研不止的崇高境界,堪为我等楷模!高山院士在地球化学领域多有创新性建树,在我国地壳化学组成研究等方面更取得国内国际高度评价的卓越成就。高山院士的离世是我国地学界的重大损失。”

永远怀念高山院士!

高山院士追悼会现场(屠傲凌 摄)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