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3 10:21:14
选择字号:
科学时评:“文理双学”分久必合

 

■李晨阳

近日,由科技部、中宣部联合印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引发各界学者大讨论。其中的一些讨论凸显出不同人群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其关系的认识差异。

与此同时,据传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未来可能合并,具体方式还在内部操作与探讨中。作为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两大国际学术机构,如果真的实现合并,不仅将开启一个学科交融的新时代,甚至可能重塑人们对科研边界和科研方式的认知。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以来聚讼不已的话题。在历史发展中,二者也经历了“合久必分”的历程,并终将走向“分久必合”的局面。

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并无显著分野。随着人类理性认识世界的能力不断提升,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逐渐萌芽、诞生,并逐渐脱离社会文化范畴。在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的16世纪,人们还很难接受其理论与宗教、政治、文化理念的冲突。而时至今日,大多数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都能比较客观地看待科学与文化的关系。

可以说,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最初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推动二者各自精细化、专业化、深入化发展的重要契机。到现在,社会不仅普遍认同这种分化,还在制度规定、机制运行等方面进一步固化了这种区别。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在研究层面,不同专业研究单元间的壁垒仍然分明,打破起来困难重重;在教育层面,大陆恢复高考后,高中教育一直实行“文理分科”制度。

然而,到今天,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正在走向一个新的节点:二次融合。如果说近年来各地市逐步取消高考文理分科还只是个“缩影”的话,一线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更直接地认识到“文理双学”交叉融合、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曾有学者指出,当自然科学的研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时,就势必会与社会科学接壤。这一方面是因为数据呈现的量化信息,必须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和定性解读,才能呈现出意义;也是因为现实问题本身具有的边界模糊、条件变动、信息不完全等特征,需要吸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反过来,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者也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定量研究不可替代的价值。

面对日趋复杂、宏观的科学问题,未来,单纯的学科、人才交叉融合可能也将无法满足研究需要。这迫使人们进一步探索,打破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壁垒分明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现状,从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研究方法等环节全面改革,产生新的学科、新的人才、新的学术机构、新的科研范式……在这样的学术革命中,人类文明或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科学报》 (2016-05-0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