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诸葛亚寒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6/4/8 9:05:16
选择字号:
教育部: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

 

本报北京4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诸葛亚寒)教育部今日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之《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程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38.2%,本、专科工科专业布点数分别达到15718个和23875个,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该《报告》面向10000多名工科学生、600多名工科教师、150多名工学院院长、5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认可,知识水平、通用能力、工程能力、综合素质的满意度平均分达到68.29。但工科教师和学生对自身满意度评分相对更高,分别为71.7和73.53。《报告》认为,其间的“差距”反应出高校对工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工业界存在错位,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报告》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分项评价不一。工科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工具使用、研究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表现得到企业充分肯定。但在前沿知识、创新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行业法律法规意识等方面的表现评价相对较低。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工程科技飞速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数据显示,526家受访企业中,超过80%的企业有明确意愿参与校企合作,小型企业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4%。但目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仍以提供实习条件等传统形式为主,占比达到70%。企业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修订等工科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参与比例不超过30%。32%的企业表示,迫切需要出台支持企业参与合作的法律法规和财税优惠政策,推动企业更加广泛、深入、稳定地参与校企合作育人。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介绍,《报告》还抓住中国即将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的契机,利用国际实质等效认证标准来评估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及对150多位工学院院长的问卷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际实质等效认证标准要求,但工科毕业生的能力“短板”不容忽视,教师队伍建设仍待加强。

他还提到,《报告》首次对12位不同专业领域的工程院院士进行了深度访谈,并结合教育与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工程教育质量对工业发展创新引领不足,未来需要精准发力,用国际先进理念和标准引领改革,为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动力”和“源泉”。(原标题:教育部: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总体认可)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