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璇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2/24 10:22:16
选择字号:
一号文件现新词:给热作农业加加“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胡璇子

一号文件的颁布,总会高亮农业领域的一些热词。2016年,“热作农业”出现在了一号文件中,成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关键词之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第七条指出,树立大食物观,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出了“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热作农业、优质特色杂粮、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经济”的意见。

一直以来,热作农业是我国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热作农业和热作科技长期受到关注,热作农业还是中国农业科技走向世界的桥头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先锋角色。

热作农业目前发展状况如何?热作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又有什么挑战?近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60载与50万

“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1954年,中央作出了在我国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国热作产业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世界范围来看,热作栽培的区域基本局限于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澳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

“我们所说的热作是指热带和南亚热带作物的统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尤飞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的热作产业主要分布在海南、台湾两省,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湖南等省区南部,以及四川、贵州南端的河谷地带,从面积上看,我国的热区面积约为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热区人口则约为1.8亿。

“这近50万平方公里的热区是天然的温室,更是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这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生产基地、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存基地,在全国农业中地位重要、功能独特、作用重大、影响深远。”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翁伯琦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统计,2014年,热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42亿亩和2.18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7%和2%。

热带作物既包括天然橡胶、木薯、油棕等工业原料,也包括了香蕉、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还有咖啡、桂皮、八角等饮料和香料。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热作产品曾处于品种单一、长期短缺的状态,但是现在,这一状况已经改变。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热作产业发展从无到有,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部农垦局原局长李伟国曾将热作产业取得的成就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稳固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热作产业体系;三是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高,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四是产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热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引进来与走出去

我国热带农业是建立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利用发展起来的。这是我国热带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也反映了我国热带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引进来”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引进橡胶、木薯、椰子、咖啡、芒果、热带蔬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种质资源1.4万余份;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600余项,主要在热带经济作物、水果、蔬菜的种植技术领域。

同时,记者了解到,热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也在持续开展。比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新增了中国援刚果(布)示范中心、中澳先进热作材料国际研究中心、中国—尼日利亚木薯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

“加快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协作,占领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引领热带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对于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服务国家科技外交大局,扶持龙头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翁伯琦评价说。

“在面向东南亚‘走出去’上,热作农业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品种上,香蕉、剑麻、木薯、甘蔗等品种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这些国家进行了尝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尤飞说。

以香蕉产业为例,受制于国内适宜土地资源日趋稀缺、香蕉病害蔓延、人工成本上涨、自然灾害频发、比较效益下滑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业内专家预测,未来香蕉在收获面积、产量上均难以突破。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柯佑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资金和消费市场是我们的长处,而东南亚地区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以及自然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柯佑鹏说,“要使得我国热作农业保有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走出去’是必然的趋势。”

他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国内香蕉“走出去”种植主要集中在老挝、越南,面积不足20万亩;如今,不仅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而且扩展到柬埔寨、泰国、缅甸等国家。

不过,我国热作农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存在企业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不足,对国际市场的驾驭能力不够的问题。农垦局局长王守聪指出,目前,热作国际资源开发以初级产品生产等低端扩张为主,对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参与、组织、控制的能力较弱,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

尤飞则认为,种植环节相对而言“走出去”风险较大,热作农业“走出去”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

品牌化与高端化

200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促进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热作农业写入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热区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王守聪指出,产品结构不能有效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与应用水平还有待加强,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价值创造中心仍停留在产业链低端环节、资源利用方式和资源环境约束尚不协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热区农业的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

翁伯琦表示,注意协同创新和重点突破才能进一步冲破瓶颈,“一是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加强资源征集与保存利用;二是高优品种比较缺乏,要加强品种选育与协同攻关;三是现代化程度比较低,要加强全程机械与技术标准;四是综合发展水平不高,要加强立体开发与智能设施;五是产业开发比较零散,要加强加工增值与产业园区。”

柯佑鹏建议,热区农业不适宜规模过大,相比较而言,热作农业的市场容量比较小,盲目发展很容易造成供求关系的失衡。“热作农业产品要多样化,但要‘小而精’,趋向品牌化和高端化。”

在2015年举办的全国南亚热带作物工作会议上,王守聪提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高端热作产业”的意见。他解释,“高端”是相对的概念,是指要素的高融合、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经营的高水平、品牌的高认知、产业链的高价值、生态的高保障。“高端”的关键在于强调热作产业的“三个能”:能保障国民经济战略需要、能满足高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能掌控产业链核心环节。

“打造高端热作产业,需要不断创新思路,转变方式,挖掘资源、科技、制度及政策潜力,着力构建生产体系、价值体系、经营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和示范体系,大力开展联合运营、全产业链运营、资本运营、品牌运营和科技企业化运营,实现产业高效健康发展。”王守聪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6-02-24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