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松灵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19 16:10:56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破解医学创新成果转化难

 

医学及生物科技作为新型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人类健康、社会安康和经济繁荣都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医药生物产品的消费大国,然而我国医药生物产品的创新和转化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尚未产生应有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我国目前的生物医药企业很多,但真正具备技术研发实力的单位并不多。企业多以伴随性产品的研发为主,启动规模小、技术能力不均衡、业务技术品相单调、技术信心扎实度不足,很多企业最终转向普通的生物公司经营,转变为一般产品的经销企业甚至于倒闭。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原始创新动力严重不足。正如传统生物医药领域所发生的一样,我国生物医药高新产业领域也同样经历着追仿国外产品的过程。企业对自己的专利产品的创新发展重视不足,而是以瞄准国外专利即将过期的商品为己任。其次,成果转化平台欠缺。医学及生物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对成果(专利)等进行科学评估,包括市场经济和社会效应等预测。目前我国符合国际标准的医学及生物转化平台非常欠缺。第三,产品与市场衔接迟缓。我国转化医学事业刚起步,科研领域的期望和市场领域的需求衔接效率低。第四,获资助后推进转化困难。一方面简单仿制带来的短期效益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技术产品化的过程和不确定性,导致社会资本对创新技术产品支持的犹豫心理,在需要源头创新的产业领域,很难得到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地方政府政策和资金摇摆不定等问题。

建议在现有产业技术政策之外,建立以战略评价为基础、具有导向性战略政策支持的技术—产品—市场转化的完善机制,来推动医学生物高科技成果转化。一套成熟的产品及其转化机制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它应该是引领产业市场的“发动机”,是触动技术转化及标准制定的“启动器”,还是新型医学及生物产业技术产业链的“竞技场”。在这个平台上,所有相关技术和产品都有机会呈现其真正的科学和市场价值。通过技术和产品的充分展示,通过市场和资本的科学选择推动新型医学及生物科技产业发展。目前我国有代表性的比较成熟的医学及生物科技成果包括有自我知识产权的干细胞新药制剂及以中药开发新药制剂的转化推广应用。

要把人才培养提到更高层级上。培养一批转化医学领域的科研人才和产业技术专家。在解决基础和临床衔接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一批既能了解临床需求,又能兼具实验室理论和技术专长的科研人员;同时,在产品研制和开发过程中,培养一支具备企业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敏锐衔接市场需求与产品拓展能力的企业技术专家队伍。

同时应着力搭建一批医学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为例,作为国家行为分区域搭建医学及生物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负责成果(专利)的市场经济预测等科学评估,并提供转化过程涉及各个关键节点的保障与资金支持,搭建产业化过程中所需的平台。

另外,还要以更大力度支持鼓励创新成果转化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技基金体系应高度关注支持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及生物科技成果的研发及转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