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设防沙栅栏
▲生物防沙实验基地建成
▲种植盐生植物 新疆生地所供图
本报讯 4月22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铁门关市米兰镇)S214省道(昆金公路)k19公里段建成了高盐立地条件公路生物防沙试验基地。
该试验基地的建设主要依托“高盐立地条件公路生物防沙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旨在治理S214省道沙害、保障该道路持久安全运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立具有持久防护作用的生物防沙体系。
该基地位于沙漠深处40千米处,占地近7000平方米。由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李生宇、王海峰博士等人克服缺水无电的不利条件,连续艰苦奋战15天,采用自压式灌溉方法建成。试验场地设置在坡度约5%的沙丘斜坡处,水源依靠水罐车运输,动力依靠自然坡度自压滴灌,由此克服了没有电力和水源条件的不利因素。
基地目前种植了白刺、枸杞、梭梭等7种耐盐荒漠植物,外围设置了两道尼龙网沙障,防止植物遭到沙埋。该试验基地的建设有望筛选出一批高耐盐、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生态建设乡土植物种,并开发配套的繁育和灌溉制度,构建适宜的有机械防沙辅助的生物防沙体系结构配置模式,降低沙害养护成本,保障道路畅通,达到以林养路的可持续防沙模式。
据了解,省道S214线路主要穿越台特玛湖干涸湖盆,位于若羌县东北,线路主要穿越台特玛湖干湖盆区,走向与当地主导风向近垂直,沿线风蚀沙化严重。虽然建有机械防沙体系,但防沙体系寿命短,道路沙埋严重,通行困难,每年道路机械清沙及机械防沙体系养护耗资近百万。(王晨绯)
《中国科学报》 (2015-05-04 第5版 创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