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煜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5/2/2 9:41:05
选择字号:
中央一号文件:保护耕地质量 保障粮食安全

 

新京报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一共涉及5大方面,分别是: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二、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三、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四、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五、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前面三大板块,“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是我们的任务”。

另外两大板块主题分别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有关。“后面的板块则是怎么去实现上述三个目的: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

这五大方面被分为32个小点,其中首先提到的仍然是粮食安全问题。怎么能保证中国人的饭够吃?一号文件针对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出了许多细化的要求,包括永久农田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以及投融资等等。

针对市民最关注的“怎么吃得放心”的问题,一号文件要求,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制度,强化地方政府法定职责等。

针对农民最关心的“收入如何保持增长”的问题,一号文件从7个方面做出明确要求,比如,将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等。

此外,过去一段时间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一号文件也有大篇幅的涉及。

据央视、央广网

■ 解读

转变生产方式 保障粮食安全

【挑战】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具竞争力的价格,正对农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的旧有发展模式亮起“红灯”,不少农民感慨“地越种越硬、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

【文件破题】文件提出,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文件提出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专家点评】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说:“粮食安全问题,并不是粮食的量不够,而是现在成本高,粮价高,农业竞争力弱、进口压力大的意思。”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朱立志认为,今天公布的一号文件对“转方式”浓墨重彩,极具针对性,传递出我国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的信号。“文件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这与以往更多地强调产量增长的表述有着明显区别。中国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的强是体现在竞争力上,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朱立志说。

新华社、新京报记者 金煜

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美丽家园

【挑战】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占农民收入大头的打工收入,其增长前景不容乐观;而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双碰头”,老乡的种田收入增长空间进一步缩窄。

【文件破题】文件明确提出,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势头。文件强调,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文件提出,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今年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专家点评】党国英:文件对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案,内外兼具、多措并举。文件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乡村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对提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帮助。此外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进一步激活农村要素资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了可能。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和以往一号文件相比,今年文件在强调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强调公共服务水平及文化建设,提出要创新乡贤文化,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至新的高度。由“物”到“人”,新农村建设迈向“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乡愁”的新阶段,内涵更为丰富。

新华社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剧。同时,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流动长期被禁锢,产权归属不清晰,如何“唤醒”农村大量“沉睡的资产”,已成“三农”发展的一大挑战。

【文件破题】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专家点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所所长叶兴庆: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问题,仍然在于旧体制的制约,唯有通过改革来破题。“文件部署的这些改革,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实现其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

新华社

首次大篇幅聚焦农村法治

【挑战】一些地方非法征用农民土地、非法占有农民集体资产等问题时有发生,“法不下乡”成为农村法治的困局。

【文件破题】文件提出,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农村改革决策与立法的衔接,农村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专家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的法治化。文件首次用大量篇幅聚焦法治,可见“依法治农”已成推进“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农村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农村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更需要用法律为改革保驾护航。”

新华社

■ 纵深

为何频频锁定“三农”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的多份中央一号文件,其中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共有17个。

这17个文件也并非一直连续,中间有过中断。上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大背景下,从1982年到1986年,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五个一号文件,对当时的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18年后,自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又连续聚焦“三农”。

一号文件涉农传统为何在上世纪80年代中断?对这一问题当时全国从上到下有这样一种认识: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今后重要问题都在城市,工作重心也从农村开始转到城市。

那么,时隔18年后,一号文件为何又重新锁定“三农”?这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背景:上个世纪末,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出现复杂局面,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几年低速徘徊在4%以下。此外,城市改革经过10多年“加速跑”后,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影响到了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新华社

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密集关注“三农”工作。此前,一号文件有重点关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改革议题,也有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水利,农村科技等专业性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小映看来,今年“一号文件”涉及农村问题的各个方面,较为全面,而重点强调转变农村发展方式,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是亮点之一。“现在是从传统农业跨越到现代农业的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势头,需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规范,”他说,“同时,农业农村改革也有没到位的地方,需要做出一些指导规范。”

新京报记者 金煜

数读2015一号文件

5大板块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5个“重大”

●重大课题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重大考验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

●重大挑战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重大问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重大任务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3个首次

●首次提出要把追求产量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

●首次提及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过去农民饲养牛羊,牛羊成熟后直接出售换取收入,未来如果条件允许将鼓励农民进行屠宰加工,统一销售,这样农民的收入将更可观。

●首次引入了农村法治建设相关内容,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

据央视、新华社 新京报制图/张妍(原标题:一号文件关注“吃得放心” 中央要求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脂肪沉积相关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40亿年前生命如何产生?室温水中找答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