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楚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5/1/13 9:29:10
选择字号:
时评:遏制学术不端需独立第三方鉴定

 

■刘楚汉

北京大学日前通报称,世界历史专业博士于艳茹发表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于艳茹承认抄袭事实。2014年8月,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曝光曾为北大历史系博士生的于艳茹所发论文大篇幅抄袭国外专著。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不时传出学术抄袭丑闻,有涉及学生的,也有涉及教师的,有些当事人甚至还是知名教授或者高校领导,给大学这一学术圣地泼了脏水,一次次遭受大众舆论的抨击。于艳茹抄袭事件早在数月前就已曝光,日前北大终于给出了明确的处罚结果,撤销其博士学位,这个决定不可谓不严厉。相对于此前“学术抄袭常有而处罚不常有”的现象,北大此举引来不少支持声音,不少人认为,对待学术抄袭就该像北大这样旗帜鲜明地说“不”。

学术环境急需净化,北大此举理应获得支持,不过在笔者看来,倒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其示范效应。与常见的抄袭纠纷相比,于艳茹事件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特征。其一,于艳茹论文的大量内容系对国外论文的直接翻译,抄袭手法太过明显;其二,于艳茹抄袭事件首先是被其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率先公开,并被给予包括通报所在单位等在内的三项处罚。换言之,在处理于艳茹抄袭问题上,北大必须回应。忽略了这些前提条件和个案因素而为其此次处理方式简单叫好,多少有失严谨。

当然,这并不是说北大不重视对学术抄袭的处理,相反笔者相信每所正直的大学都会对抄袭深恶痛绝,但为何很多抄袭事件却一拖再拖、最终不了了之呢?不排除某些大学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因为担心影响学校声誉而不愿意承认抄袭,但更普遍的原因在于,鉴定抄袭本就是件学术层面的事情。且不说严谨的调查耗时耗力,需要众多专家参与,一旦调查结论有利于涉事嫌疑人,更是很难让举报方乃至社会舆论信服。耗时耗力可能还得不到承认,面对抄袭举报,大学选择装聋作哑也就不难理解了。

有鉴于此,要想真正净化学术生态,刹住学术抄袭之风,最关键的是要对现行的学术不端鉴定机制进行改革。当相关举报出现,要改变目前由大学或学术机构内部调查并给出处罚意见的常见做法,而应该把调查鉴定的权力转移到权威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某种程度上,这很类似医疗事故鉴定——鉴定过程不是由医疗机构自己主持,而是由医学会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结论具有法律效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大学从不敢调查、不愿调查学术抄袭的怪圈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迫使大学不得不对被认定为抄袭的当事人作出处罚。

回到于艳茹事件中,如果没有《国际新闻界》对其论文抄袭行为调查确认在先,北大是否会像现在这样做出撤销其博士学位的处罚,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很显然,《国际新闻界》的行为客观上推动了这一事件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国际新闻界》此次承担的正是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尽管在这起事件中,它并不是真正的第三方。我们所说的第三方,应该更加独立、权威,最好是在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下独立开展工作的专业性机构。

学术抄袭污染学术空气,阻碍学术健康发展,必须予以坚决制止。而部分抄袭事件的不了了之,恰恰是对抄袭行为的纵容与姑息。只有切实健全监督和惩戒机制,真正实现对学术抄袭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抄袭者付出更大代价,才能逐渐还学术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