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21 8:43:36
选择字号:
走向卓越:看创新种子萌发
探访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本报记者 王静

“树标杆、促跨越、聚人才”,作为中科院贯彻“四个率先”要求的重大举措,今年年初成立的5家卓越创新中心,承担着带动中科院全院整体创新能力跃升的使命。

卓越创新中心将在一些重要领域率先实现重大突破,会聚优秀人才团队,进而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加速推动国家从跟踪模仿向原始创新的战略性转变。

卓越创新中心建设已有半年,它们的运行情况如何?这种组织机制的创新对科学研究有哪些推动作用?近日,记者探访了其中的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

服务经济

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立于今年1月21日。这是继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脑科学之后,中科院创建的第三个卓越创新中心。

7月9日,当记者走进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时,来自全国各科研机构、各领域的科学家们正围坐在青藏高原研究所一个会议室,对《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进行最后一轮讨论。

“这是即将递交给西藏自治区政府的一份报告。”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姚檀栋拿起一本装订好的白色文稿向记者解释。

该报告已经过科学家们反复讨论,多次修改,汇集了近百名科学家关于青藏高原长期研究成果的梳理,用以评估青藏高原的环境变化,并对青藏高原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虽然这份报告原本不是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研究任务,但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一直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姚檀栋说。

其实,所有的卓越创新中心,都肩负着对国家、对社会、对推动经济发展同样的使命。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潘建伟表示,他所在的中心,将重点发展量子比特的高精度制备和操控、高速传送和高效探测、更多粒子的量子纠缠、更长的量子相干保持时间等量子系统的相干操纵技术,一方面将实现成熟的高速率实用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完整的空地一体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体系;另一方面将有效解决大尺度量子系统的效率问题,实现规模化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纵,构建可扩展的量子相干网络,从而实现可扩展的量子计算、量子模拟以及具有应用价值的量子精密测量。

集贤纳能

年初,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对外宣布创建卓越创新中心时曾表示,要在卓越创新中心试行《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计划。

姚檀栋告诉记者,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属于地球科学领域,而地球科学的研究都与青藏高原有关。国际上对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发生的变化会产生“蝴蝶效应”,因为这里发生的变化会迅速传递,影响到周边地区甚至整个地球,如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会影响到冰川的消融,从而导致冰湖溃决,影响河流,并由此影响整个河流流域。

青藏高原的研究者,最早是西方探险家和冒险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组织青藏高原研究。上世纪70年代,我国组织了大规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出版了40多部专著。中国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转入“以我为主”阶段。

姚檀栋指出,青藏高原的问题错综复杂,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依靠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不能解释或解答科学问题。因此,对青藏高原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多学科协同作战,不同领域科学家走到一起开展研究。过去10余年,国际上对青藏高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的研究课题占到了50%,成为青藏高原研究的第一方阵。中国产出的科研成果总量从曾经的“世界第三”转变为现在的“世界第一”,成果的总引用率也排在世界第一。青藏高原研究成果,不仅国家重视,地方重视,周边国家也非常重视。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各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青藏高原研究所与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有何差异?”记者不解地问。

“青藏高原研究所总体而言,比较精干,主要瞄准科学热点和有需求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知识支撑。而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则会聚了全国不同科研机构约50位杰出科学家,组成了若干团队,将对青藏高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姚檀栋解释,“这些团队围绕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研究青藏高原深部圈层相互作用、深部—浅部相互作用与远程效应、地表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原创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研究,从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引领国际青藏高原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不难理解,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前沿、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都在以这种全新的模式,占领国际科学前沿阵地,推进中国科学走向更高。

执先导牛耳

建设科学高地攻坚克难,如何才能吸引杰出科学家?

姚檀栋讲述了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即依托先导专项吸引科学精英华山论剑。

在卓越创新中心启动前,中科院前瞻性地在地学领域设立了先导专项——青藏高原多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这一项目重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深部与表层相互作用、地表环境格局、水体相态转换、生态系统时空变化。从地表圈层作用角度,探讨大气环流、水分循环、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揭示全球变暖条件下,青藏高原环境变化趋势、幅度与可能的后果,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适应策略的提出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卓越中心也将为中国科学家占领学术高地作出贡献。

据悉,参与项目的科研单位不仅有中科院系统内的10余个相关研究所,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12所高校和科研机构。

经过短短1年多研究,科学家通过先导专项已推算出札达盆地古气候及其在上新世的古高度,证明披毛犀和雪豹等耐寒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从而推翻了“北极起源”假说。

“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就像一个试验场,在这里我们试着把任务、队伍、平台紧密结合起来,目标是打造独树一帜的世界级研究中心。”姚檀栋表示。

来自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的信息显示,最近半年来,该中心已取得了10余项重要科学进展,均发表在《自然》《自然—物理》《自然—光子学》《物理评论快报》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目前,该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将于11月举行的量子通信、测量与计算国际大会(QCMC)。QCMC是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学术盛会,这将是其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

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许瑞明介绍,一直以来国内脑科学研究仪器与方法对外依赖性过大,在建设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时,前沿局集合了工程、电子、计算、光学等领域的专家,统一布局了相关技术性的配套项目,期待通过脑科学研究,带动仪器设备、研究方法的创新。

不难看出,中科院卓越创新中心的新模式,将为中国科学走向国际前列探索出一条新路。

《中国科学报》 (2014-07-2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