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 |
发现40年来中国红树林连通度降低 |
|
本报讯(记者彭科峰)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的木本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保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日前,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在中国红树林遥感监测研究中,发现40年来中国红树林连通度降低。相关成果发布在《湿地》《 IEEE应用地球观测与遥感选题杂志》等期刊上。
中国红树林生长区岸线长度约为14000公里,实地调查方法难以进行,常规手段进行准确定位和描绘费时费力,且周期长、时效性差。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地理景观遥感学科组研究人员利用长时间序列Landsat卫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1973~2013年中国红树林面积、分布和景观格局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监测结果表明:1973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3年,中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分别为48750公顷、22450公顷、20430 公顷、18587 公顷和32077 公顷,中国红树林斑块不断破碎化,形状趋于不规则,连通度降低。
科研人员还以广西为例,深入研究了红树林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发现,1973~2013年,红树林与周边景观之间的转换非常频繁。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围填海等人类活动和极端天气,面积增加的驱动因素是保护区的建立和人工栽植红树林。
《中国科学报》 (2014-11-17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