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胡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14 8:30:06
选择字号:
中科院院士林群:要在木板最厚的地方打洞

林群

■本报记者 彭科峰 实习生 胡萍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在科研人员当中也存在作研究以项目、基金为导向,追求热门而非自己的兴趣等问题。对此,中科院院士林群日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搞科研就像给木板打洞,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木板最薄的地方打了许多洞,而有些人却坚持在木板最厚的地方打洞,到最后只打了一个洞。“搞科研就应像在木板最厚的地方打洞,坚持一辈子只研究一个课题,哪怕倾其一生时光,都值得。”

如今,各项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都在为科技发展“修桥铺路”。但在林群看来,看似优良的科技发展环境其实潜藏着很多小问题。

“现在的科学研究太过急于求成。”林群举例说,国家要求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就要发论文,于是很多学生开始疯狂写论文。这样的恶性循环,造成很多人都在一块板最薄的地方打洞。

林群坦言:“我也是当了院士之后才明白,在小地方打洞没用,还不如像陈景润一样,用几十年的时间在一个大问题上刻苦钻研。”

“现在搞科研的人把基金看得太重要,我觉得没有基金反而更好。”林群希望能有一个约束体制——没有基金,或者只有一篇好文章才可以拿基金。“现在的‘基金决定论’伤害了太多有思想的年轻人。带着功利化的眼光看待科学研究工作,我们如何能够遇到好的问题?只有对科学研究入迷的人,才会真正忽略名利。入迷了,也就没时间找关系、要基金,就会不断地在木板最厚的地方打洞。”

林群认为,科学发现并不是偶然的结果。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除了需要雄厚的实力外,还需要一点运气。

“我有些学生,在国内并不起眼,但一到国外跟着外国人一起研究问题,就会取得很大成就。环境使他们遇到了好课题,有了好课题,他们才能坚持在木板最厚的地方打洞,做有意义的事。”林群说。

面对国内难以遇到好课题的现状,林群有些无奈,“我们与世界科学界交流得有些晚,以致国内很多精英人才遇不到好的问题,也因此默默无闻”。

“现在国家正在慢慢融入世界科学的发展潮流中,我们必须紧紧跟随世界的脚步。”林群认为,在科学发展领域中,只有加强与世界的交流,我国的科研工作才能得到进步。“任何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式的奋斗状态,都得不到根本性的成功与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4-10-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