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其峰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4-9 10:30:51
选择字号:
院士专家议科普之困 国家科研计划将增科普任务

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生前和孩子们在一起。资料图片

照片:上世纪80年代,在做航模的少年儿童。资料图片

邀请嘉宾:
 
师昌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林 中科院地质所研究员
 
纳翔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
 
编者按
 
面对科普工作,科学家应该秉持怎样的认识和态度?大众传媒在社会热点、焦点事件中从事科技报道的难点在哪儿?科学家与大众传媒如何共同做好科普工作?近日,在中国科协主办的2012年第一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和记者围绕“科学普及——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科普界现在需要高士其这样的代表人物
 
记者:说到科普,它到底有多重要?面对科普工作,科学家应该秉持怎样的认识和态度?
 
师昌绪: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有多种方式,科普是最重要的途径。
 
如今,我们经常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如何去提倡,就得通过科普。想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培养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对科学有好奇心,让他们长大了从事科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要问小孩长大了干什么?首先他会说我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可现在没多少人愿意当科学家了。我看到一项国际评估组织对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的孩子全都争着当官当企业家挣大钱,我们的国家很难实现大国到强国的转变。要强盛就得发展科学技术,美国为什么富强?很大的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发达。
 
所以当前科普的目的,首先就要培养我们的年轻一代对科学感兴趣,启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长大了愿意从事科学工作。要想做到这点,媒体宣传非常重要,这是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教育备受关注,但教育不光是大学教育,最主要的还是青少年教育,我的看法是青少年教育不能光在讲堂上教课,家庭、媒体、电视的责任也很大。现在的媒体对小孩的启发性不强,有的甚至弊端很多。必须要把科普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要让青少年和普通百姓对科学感兴趣,我觉得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必由之路。上世纪我国科普界有一个代表人物——高士其,现在也需要出现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国家应该在媒体上加大科普投入,以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科教兴国是国家战略,媒体不能光跟着市场走,国家应该像支持科技人员搞研究一样,支持媒体搞科普。
 
林群:科普应该是科学家的天职,我为什么提这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到德国访问,德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好的演讲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学生能懂的,第二部分是大学生能懂的,第三部分是专家能懂的,第四部分是在本领域前沿研究的科学家能懂的,最后第五部分是科学家都还不懂的未来发展。这个说法给我的印象很深。我们应该把科学普及尽量做到能让中学生都能懂。比如数学里头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是微积分,所以我就想微积分能不能也这么做,能不能对微积分重新“洗牌”,把它“降到”最低点,把它“降”到中学生也能看明白的地步。
 
丁林:做科普是责任,就是说必须把科学创新的东西变成一种社会价值,从事科普的人有义务把科学知识告诉社会,来增加社会的支持,这是一种义务和责任。
 
媒体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和专业人员联手
 
记者:现在媒体有一个困惑,就是每当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新闻出现的时候,媒体和公众就特别希望在第一时间能够听到科学家的声音,但是此时科学家总是比较慎重,不太愿意直接面对大众。这个矛盾怎么来解决?林老师曾经出过一本连环画来介绍微积分,您怎么会想到用这种形式的?
 
师昌绪:当前一些媒体人不太适应现代社会,对科学技术不太了解,或者也不太感兴趣。这些年采访我的媒体不少,但是往往一个名词就得解释半天,记者根本抓不住要点。因此,我觉得媒体必须和科技人员合作,就热点问题在电视等媒体上搞图文并茂的传播。比如稀土现在炒得沸沸扬扬,但全国13亿人有多少人知道稀土是干什么的?传播稀土科学知识,就是媒体的责任,媒体应该与稀土专家合作,做图文并茂的传播,而不能仅仅是宏观的介绍。也就是说,媒体必须和专业人员结合起来,不能光靠自己孤军奋战。
 
林群:就像人们爱看《三国演义》、《水浒》,部分原因是很多人一开始是通过小人书去了解的。看图识字是最容易的切入点形式,也就是“要看不要想”。同样的道理,在做科普时我们一定要把专业性知识“降”到最低点,达到人们“要看不要想”,就像一张张胶片过去,前面一个故事到下面就换了,你那一想,就错过了,所以说达到“要看不要想”的效果非常重要,比如现在用动漫的形式搞科普就是很好的办法。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天像微积分这么难的数学,也能变成动漫来传授,“要看不要想”,然后再逐步提高。当初出微积分连环画,就出于这个想法。
 
丁林:目前科学家做科普的一个难点,就是非常担心怕自己说错了,现在媒体传播的速度很快,你这边讲话可能5分钟以后网上就能见到,你要是说错了很丢人。我们还有一个担心,就是做了科普但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却不科学,这个原因一是我们科学家自己没有做到准确,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记者转述时不准确,没有使用科学的语言,导致错误。
 
我个人认为科普分两个级别,一个是低级科普,一个是高级科普。低级科普就是科学家凭自己的责任心和兴趣爱好来做科普,比如我邀请了我女儿所在那个学校的学生到我们实验室参观,给他们讲板块构造、讲大陆碰撞,这种科普也很成功,一般科学家对这种形式有把握;另一种就是面对广大的受众,和媒体结合做高级科普,这种形式科学家和科普对象之间的桥梁就是我们媒体。我觉得这种高级形式现在做得不是很好,好多科学家怕做科普,媒体也有自己的难处。一个成功的科普,必须科学家有这种需要和兴趣,媒体的配合也要比较默契。
 
未来:国家科研计划将增加科普任务
 
记者:林老师做微积分连环画这个事肯定不容易,因为单位不会拿连环画给您评职称的。在科学界,像林老师这样画科普连环画的人多吗?科学家与大众传媒如何共同做好科普?
 
林群:非常少,甚至科学家们对这个也有很多误解。很多搞科普的人在单位从来不敢报这种课题,报别人也许就笑话,说你不学无术,怎么不做研究做这个东西,甚至有的人说你不要再做,再做我们就不聘请你了。科普是科学家的天职,而且我们归根到底要把知识传给新的一代,必须走上这条路。我曾想,科普最好有一天能由动漫来实现。而且数学要能通过写小说来传授就好了,一位新当选的院士表示要写一本数学领域的“三国演义”,这是一个梦想,但现在还实现不了。我希望全社会能够多关注我们,跟我们合作。
 
纳翔:刚才听到几位科学家谈到做科普工作的难处,一个是担忧社会的认同,另一个担忧就是科学家做科普可能不被别人理解,认为你不务正业,做科普是科研做不下去了。
 
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以后的国家科研计划里面将会增加科普任务,也就是科学家做科研计划课题的时候,也要把科普作为重点。近期将会进行在科研项目中要求开展科普任务的试点,通过试点把科普氛围营造起来。这个工作推开以后,科学家所提到的担忧就可以得到大大化解。
 
科普不是分外的事,而是分内的事,这是我们科学家的一个责任。希望我们的媒体共同倡导这样的氛围,一起来呼吁让我们的科学家主动做科普,这是媒体和科学家共同的社会责任,我们一起把这个大氛围营造起来。
 
师昌绪:我倒有个看法,刚才你们说媒体找科学家很难,因为说错一句话媒体马上会有反应,解释错了大家都攻击他。我倒觉得,找专家不一定非找那种顶尖的科学家,顶尖的科学家他说话就会很小心。可以找已经退休的科学家,他们已经有很深厚的学问和丰富的经验,这支科技队伍力量很强大,尤其是那些又有经验又有学问素养的科学家。(采访整理:记者 胡其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