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毅飞 张建琛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7-19 14:32:20
选择字号:
“蛟龙”号远征太平洋开始第二、三航段科考
 
7月12日返回厦门停泊的“向阳红09”船,目前已完成补给及船舶加油加水、机器校正等准备工作,7月19日将再次踏上征程,开始第二、三航段的科学考察。
 
今天(7月18日)吃过早饭,国家海洋局二所研究员王春生打开电脑浏览任务计划。“与以往科考任务不同,”这位参加过十多次大洋科考的海洋生物学家说,“这次我们可以乘着祖国研制的潜水器深探海底,那里才是科研的第一线。”
 
王春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第二、三航段,“蛟龙”将远赴东北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勘探申请区开展近底生物调查、地质取样、海底摄像和相关海底试验等作业。
 
现场总指挥刘峰介绍,本航次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关注海洋生态环境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我们的国际海域科考和资源开发要努力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
 
“蛟龙”号预计在出发18天后,抵达位于东北太平洋的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执行第二航段作业任务。刘峰介绍说,该航段初步计划利用大约两周的作业时间,进行5次固定下潜和2次机动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随船科考的10位科研人员任重道远,除了开展结核试采区沉积物原位工程力学参数测量外,还将通过近底航行拍摄海底录像和照片,进行结核小尺度分布规律研究;采集结核合同区不同生境类型的巨型底栖生物样品和视像资料,分析比较海底平原和海山链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为深海采矿环境影响评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近底微地形地貌调查,为结核试采提供精细的海底地形;采集结核合同区海山链岩石样品,为研究东太平洋断裂带海山链形成与洋下岩石圈地幔演化提供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科考项目,为今后的实际开采、绿色开采做好准备。
 
在第三航段中,“蛟龙”号将前往西太平洋海山区,开展巨型底栖生物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的调查。王春生说,陆地上不同海拔高度的生物种类是不一样的,即使在相同海拔高度,由于光照和湿度等条件不同,种类也不同。海底同样如此。他说,“蛟龙”号将要去的海山基底水深5000多米,山顶深1400米左右,高差将近4000米,这样的海山生物成带分布肯定很明显。因此要利用载人潜水器对海山不同深度、不同方位的底栖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进行调查,为海山矿物开采环境影响评估和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他还透露,任务中会给海底生物“搬家”。“我们会做一些深海生态修复试验,比如把几种海底平原的生物迁移到海山链。如果它们能在新家快乐生活,就说明我们在平原地区采矿不会对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损害。”
 
展望本次任务,王春生认为潜入深海必将获得不同以往的科学成果。比如过去的参数测量都是在船上遥测,距离较远,而深入海底获得的数据将更加精准。
 
在深海生物样本采集方面,以前我国基本靠拖网,效率低,拖上来的生物大多被压碎,很难得到完整样本,且无法确定所采生物在海里的位置及深度。而借助载人潜水器,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
 
此外,此前受采样技术限制,我国对海山斜坡不同水深段大、小型底栖的研究尚未开展,载人潜水器则能对海山斜坡处的沉积物进行采集。
 
完成所有任务后,“蛟龙”号及“向阳红09”船预计将于9月20日返回江苏江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