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4-23 8:07:13
选择字号:
科研单位参与震情参考图绘就
 
■本报记者 王静
 
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当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飞往灾区,并在飞机上指挥救援。从央视等媒体有关报道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总理手中有多种地图。其中一份是标有地震震中、含有从Ⅵ度到Ⅸ度地震烈度预测信息的地震烈度分布图。
 
那么,关于这次地震灾情的参考图,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绘就的?4月21日,《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采访时了解到的情况,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应急预案的要求
 
当记者问及总理在飞机上使用的地图是不是由他们提供,该所一位负责人说:“这可不敢肯定,能产生相似地图的还有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等兄弟单位。我们都有震后应急科技产品制作任务。”
 
该所副所长张东宁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要求所属各研究所根据抗震救灾需要,通过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应急产出和服务工作方案。
 
在一份文件中,中国地震局明确要求地球物理所完成8项任务。其中包括:在中国大陆6.5级以上、中国其他地区7级以上、国外7.5级以上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完成地震动预测图(与地震烈度分布图作用差不多),同时根据进一步掌握的震源机制、破裂过程等相关信息,在2小时内完成地震矩张量和震源机制解计算工作,并将计算结果通过FTP方式上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之后逐步更新修正结果。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一项任务是,负责中国地震局各单位台网产出的产品汇集、整合、集成与服务工作,并加工成各种方便现场使用的图件,提供给国务院和中央有关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决策使用。
 
半自动化生产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所副研究员陈鲲承担了地震动预测图计算任务。
 
他介绍说,完成地震动预测图分两步。一旦地震发生,在确定震中后,结合地质构造环境,先确定地震破裂的长轴取向,同时根据过去的经验模型计算出震区的地震动理论分布情况,根据场地效应进行修正。这是第一步。完成这一步,可提交第一版地震动预测图。
 
第二步主要是根据不断获取的实际地震信息,修正地震动预测图。在有台站的区域,随着源源不断的真实数据的获取,研究人员结合活断层、余震分布等数据进一步修正。在没有台站的地方,根据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的校正及对震源尺度的控制,得到地震动预测图,并使预测图不断逼近真实情况。
 
该所地震应急处置科技支撑预案要求,陈鲲所在研究小组在地震发生1小时之内提交第一版应急科技产品。
 
从无到有
 
张东宁还告诉记者,这项技术最早在美国投入使用。汶川地震时,中国地震局所属科研机构尚不能在很短时间内提供这类地震图。
 
汶川地震后,该所副所长高孟潭发现了这一问题,鼓励青年科技人员引进,并结合自己的信息来源特点和研究基础,将这项技术在中国应用。玉树地震时,他们第一时间预测了灾害范围、程度,使救援方向更加明确。此后,这类图件在云南、新疆多处地震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芦山地震发生后,该所很快计算出地震动预测图,并提供给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相关部门可以根据预测图,叠加其他地理信息,预测灾区各方面情况,制定应急对策。
 
采访中,参与中国地震局芦山地震应急救援指挥技术支持工作的研究员顾建华,回到了研究所。他向所领导建议,“在今后的地震烈度预测图上,若能增加不同救援优先级和救援力量机动难度等信息,或许更加有效。”
 
《中国科学报》 (2013-04-23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