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倩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4 8:28:39
选择字号:
勾晓华:“数年轮”的女科学家

 
■本报记者 刘晓倩
 
指着一个布满年轮的大圆盘,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勾晓华教授说:“我的工作就是数这个。”但就是凭着这个“数年轮”的工作,勾晓华获得了2012年度“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非常规弧度
 
“我个人发展的历程好像团队的缩影,个人成绩和群体很难分开。”手捧“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勾晓华出奇地“冷静”,她反复说“没有强大的团队支持,我很难作出成绩”。
 
但是,“常规轨迹”在勾晓华这里却有着非常规的弧度。
 
“你学生物的到地理系干嘛?”1995年,勾晓华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当时,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她留校任教,没有选择本专业生物系,却留在当时冷门的地理系。隔行如隔山,刚工作的勾晓华很迷茫。
 
“人家研究的领域我不懂,我做的植物学人家也不关注,我好像一直游离在团队之外。” 头三年,勾晓华一直努力融入自己的团队:听地貌、水文、土壤等本科课程,向学生传授生态学知识,带学生野外实习。但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参与到这个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依然一直困扰着她。
 
好在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教授拉了她一把。“当时,陈老师是地理系副主任,希望我做他项目中生物指标的工作。”随后,勾晓华顺利获得自然地理学的博士学位,成为这个研究团队名副其实的一员。此后,她又参与了几个大项目的研究工作。2000年,她所在的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一切都步入正轨,进入状态。
 
特殊的“旅游”
 
刚刚进入团队的时候,勾晓华是唯一一位女科学家。她戏称:“我们的工作就是免费旅游”。然而这份“免费”绝不轻松——采集样本需要很大力气把钢管状的生长锥拧进树心,起初每次从野外回来,勾晓华手上都出满了血泡。泡磨破了,又长了茧子。“出野外不能把自己当女生,心理上不能弱。”勾晓华说。
 
一次原始森林采样被狼“跟踪”的历险,让勾晓华至今记忆犹新:
 
“有狼,大家不要回头,不要跑,尽量走快一点。”向导压低声音,警示危险就在身后。勾晓华害怕得紧紧握住手中的采样工具,心中盘算着:万一狼扑上来,我们就背对背站一圈,手中的工具也能抵挡一阵。所幸狼最终没有选择进攻他们,一行人成功脱险。
 
出野外的日子里,勾晓华总是伴着第一缕阳光进山采样,傍晚又披着最后一缕霞光安营扎寨。有时忽然下起一阵太阳雨打湿了被子,她就和同事们把被子披在身上,做成人工晾衣架;而山泉水泡的方便面,也让勾晓华难以忘怀——经过不懈努力,这些苦中作乐的日子里采样研究的成果也转化为她发表在SCI上的文章。
 
冷暖两面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啊?”采访中,勾晓华的电话响了,话筒里传出孩子娇滴滴的声音,这位翻山越岭采样本的女科学家也露出了母爱“暖”的一面。
 
“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家人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勾晓华说,在最迷茫的那三年里,是丈夫给自己鼓励和指点,直到现在,他们还常常在家“开会”,讨论工作上的问题。
 
而作为教师的一面,勾晓华却表现出了“冷”的一面。
 
“你出野外动作这么慢肯定不行”、“哭也没有用,你该干嘛干嘛去。”……勾晓华回忆起带队出野外的日子里,曾有女学生被她给训哭了。“背地里,他们肯定骂我‘太暴力’!”勾晓华笑着说,自己对学生们的要求是有些太苛刻了,再陡峭的山,她也要求学生走上去。
 
近些年,借助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这个平台,勾晓华负责及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973项目”,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勾晓华信心满满。
 
更让她欣喜的是,2012年9月22日“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挂牌运行,这是由兰州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共建,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等11家单位参与,形成强强联合的协同创新体。
 
这意味着,她所在的研究院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平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科学报》 (2013-01-04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