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希 张巧玲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5 8:50:46
选择字号:
院士建言:科研管理行政化根源在体制机制


 
■本报记者 潘希 张巧玲
 
尽管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评价不断提高,但在中国科技界内部,却一直有对科研管理行政化的批评和争论。
 
“在我国,由于行政层面掌握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因而对学术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两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院士李衍达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院士更应认真面对现行科技体制的种种弊端,提出合理化建议。
 
行政化弊端愈演愈烈
 
事实上,科研管理行政化导致的种种问题已日益凸显。
 
近年来,科技管理越来越多地采取计划体制的方式,这种“回归”导致体制内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不协调甚至冲突,同时出现各部门及其机构为争夺利益而造成过度竞争的局面。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看来,项目申报、审批的烦琐过程,占用了科研人员的大量时间。“有调查表明,现在最优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一线做科研的时间连1/3都不到。”
 
通常的现象是,科研立项有一系列环节,评审又有一系列环节,评审完之后,还要签订立项合同,然后经历“漫长”的等待,项目经费才能到位。
 
“经费到位并不意味着结束,以后项目进行过程中还有许多环节要处理,这些都是科研管理中的行政化,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杜善义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还有一个现象是,现在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专家评审机制越来越流于形式;评审太过频繁,以至于评审质量不断下降。
 
“行政化导致科研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都受到干扰,”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景全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一些人会不择手段,在项目申报、评审等阶段,通过各种非科研的手段进行‘活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此一来,评审中科研项目的真正价值往往被淹没在五花八门的“关系”之中,甚至在科技界也出现了“评审专业户”的现象。
 
让王景全感触最深的是,每到评审季节,众多前来“做工作”的人躲都躲不及。“有些专家一不小心就被‘绑架’了。”
 
院士要积极参与改革
 
科技活动的过度利益化,也是导致学术浮躁、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有损科技界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社会创新环境的形成。
 
然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关键之处在哪里?
 
杜善义表示,这其中有很多深层次问题,主要是科研管理权的问题。“比如,大家都在争这个评审权,导致重复投资、重复报告、重复立题。就是同水平的重复。”
 
不过,王景全则从另一个方面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完全没有行政的配合,科研项目管理也会产生问题,五花八门的项目都拿去申请,例如‘水变油’这样的项目,完全是浪费国家的资源和人力。”他说。
 
因此,王景全建议,首先要净化学术环境,让科研人员自觉遵守项目评审的规章制度,“比较理想的状态是建立公正的、有学术水平和能力的第三方评审机构,参与的专家一定要在道德层面和科研水平上得到公认,不涉及任何群体的利益”。
 
几位受访院士均认为,院士应该积极地参与到科研管理行政化的改革中去,多提建议,多作研究。
 
在王景全看来,一方面,院士的眼光、视野、理念都比较新,可以看得远一些;另一个方面,绝大多数院士比较“正”,敢于说话。“院士不是什么都懂,也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可以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此,杜善义表示,“两院可以牵头做一些工作,进一步理顺科研管理中方方面面的问题,相信绝大多数院士都会积极参与”。
 
《中国科学报》 (2012-06-15 A3 院士大会特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