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昊 成舸 来源:《科学新闻》 发布时间:2012-5-15 16:07:50
选择字号:
蒋和国破产记
 
信心爆棚
 
2006年3月25日上午九时,湖南省科技厅老干部活动中心4层会议室,一场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会刚刚开始。
 
那天,来自湖南、甘肃两地的专家们,针对地源公司和兰州理工大学合作的“红薯制APG的中试技术开发项目”进行评审鉴定。专家们依次评审由兰州理工大学提供的研究工作总结、经济效益分析、技术研究及样品质量分析报告。
 
兰州理工大学提供的报告中如此描述:其产品(在宏翔化工厂中试)经分析与试验室产品性能完全吻合,从产品稳定性能上看要好于试验室产品。一些性能与Henkel(国际知名厂商)公司相一致。……装置投产后可达到年产1000吨APG的目标,产值达1800万元,创利382万元。
 
专家们最后一致得出意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尽快实施产业化,并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
 
忆及当时,蒋和国说当时他的心彻底踏实了,“有知名大学的研究报告,有权威部门组织的权威专家的鉴定,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在鉴定会之后,王青宁回忆,他和蒋和国等一起参加了一些与APG有关的学术会议,并进行了市场调研。
 
蒋和国对此并不否认,只是一直强调自己投资的信心来自王青宁不断的说服,“她不断向我说她的产品和工艺多好多好,要求我下决心投资。”
 
受到鼓舞的蒋和国此时信心爆棚,逐渐开始大铺摊子。他从政府那里花300万左右购得85亩工业用地。并开始拆除自己的养猪场,除了用尽自己的积蓄,还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花巨资盖办公楼、宿舍和厂房。
 
除了基础设施,蒋和国开始争取国家投资。在未通知兰州理工大学情况下,地源公司从科技部成功申请到70万元的农业成果转化基金,最终通过验收。
 
伴随着蒋和国的大兴土木,双方在技术合作上又达成了一份重要合同。
 
2007年2月的最后一天,双方的第三份合同:年产1000吨APG的产业化技术开发合同签订。合同规定,地源公司独享合同新技术的免费使用权,地源公司和兰州理工大学各享50%的专利利益分配,利用开发经费购置的与研究工作相关的设施,如设备、器材、资料等归兰州理工大学所有。
 
鉴于没有设计资质,兰州理工大学还与山西医药规划设计院签订了1000吨APG生产线的设计合同,由地源公司付费。之后,地源公司又委托兰州理工大学采购设备和技术服务。2007年10月,蒋和国交付兰州理工大学委托设备采购费10万元。
 
出现分歧
 
双方合作按照既定步骤发展,如果没有出现后来的纠纷,似乎谁都不会再提起涉及投资的细节。
 
王青宁就坚决反对蒋和国的“诱导投资”论。她说,自己是科研人员,完全是蒋和国找到自己要求合作的。自己只是带蒋参加了一些会议而已。不存在对蒋和国的技术“忽悠”。
 
2008年10月,蒋和国看着卖不出去的不合格产品,对淀粉制备APG产品彻底没底了,于是不再信任王青宁。一封封书信飞向兰州校方,要求学校尽快协助解决问题。他回忆道,王青宁当时说自己尽力了,做不出来了,让其另请高明。
 
蒋和国认为自己的回忆是事实,还能从其他方面得到印证。
 
在解决纠纷过程中,他把和兰州理工大学校长王晓明的一次谈话做了录音。王晓明在录音中说,“(王青宁课题组)最后做出来的等级也不够,这个学校是承认的,否则你的产品早生产了……现在学校也承认,按照淀粉来做的话,这个工艺可能是做不出来的……(淀粉制备APG)现在国内没有做出来的,还不是一个组织生产的问题,在实验室做的话,也是有难度的……”
 
兰州理工大学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认为,王晓明校长并不是淀粉制APG的专家,他的描述并不权威。另外,王青宁同样觉得自己很冤枉。
 
她认为,首先试产的产品委托中国日化研究院检测,不仅样品合格,之后还形成了已发表的科研论文(《精细化工》,26卷第9期);其次,根据第三份合同约定,优化、完善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最后期限是2009年12月底,蒋和国却在2008年暑假后就不让自己去湖南继续试产了;不仅如此,蒋和国擅自请郑州轻工业学院的人改造生产线,致使生产无法继续。
 
“事实上,自开始,我从蒋和国那里一共就拿了20万的研究经费……”王青宁回答得很郑重。
 
遗憾的是,双方都没有录音和文字证据保存。
 
而据知情人介绍,双方矛盾其实在几个月以前已经种下。
 
2007年底,王青宁课题组11人就开始在地源公司试产。其中,王青宁的丈夫叶启智(另一科研单位研究人员)也参与其中,有证据表明他协助地源公司购买了原材料等物品。
 
蒋和国说,2008年春节前王青宁告诉我产品搞出来了,试产很成功,于是就先回兰州过年了。过完春节,王青宁没有再来,试产的生产工作由她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当时地源公司的副总经理康文术负责。
 
2008年4月10日,蒋和国将课题组试产样品交给湖南省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结果显示,除表面张力外,其他性能均合格。
 
有了“合格”的产品,生产线建成典礼终于如期举行。
 
蒋和国后来回忆,典礼后直到7月份,试产产品都无法达到上市销售的要求。无奈之下致电王青宁,王青宁答应暑假期间来永州指导生产。
 
一份2008年7月2日地源公司的会议纪要记载了当时的情况,“蒋和国说,由于产品存在封层,有絮状物,颜色不稳定,PH值偏碱性,通透性不好,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销售和生产……俞树荣院长(时任石化学院院长、后为副校长)强调说,湖南地源公司不成功,办垮了,将严重影响兰州理工大学形象……要求王青宁教授(升职为教授)、张飞龙老师这次来要把产品做合格了再回学校……王青宁教授说,研究淀粉表面活性剂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绝不放弃,我有信心一定要把它搞成功,请蒋总放心……”
 
“在接收试产两个月后,王青宁称生产出来合格产品了,并返回了兰州。然而实际情况是,产品性能仍不能被用户接受。”蒋和国如是说。
 
而王青宁则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称样品是“当着蒋和国的面封的,并由蒋寄回兰州的”。
 
试图和解
 
生产停滞,双方各执一词。为了解决矛盾,地源公司和兰州理工大学多次坐下来商讨方案。
 
蒋和国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长驻兰州。
 
他不断向校方和甘肃、湖南两地政府反映问题;兰州理工大学领导也赴永州,商谈解决之道。
 
2009年10月28日,在实地查看、核实后,兰州理工大学出具了正式意见,认为各种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产品。如果地源公司愿意维持合作,校方愿意对中试生产线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完善,并尝试开发其他适销对路的下游产品等。
 
时间走到2010年4月22日。这天,双方终于签署了一份协议,尝试彻底解决问题。
 
协议规定,兰州理工大学为地源公司投资100万元,借款50万元,促进APG及下游复配产品的研发。协议规定,此前双方所签的几份合同未履行部分不再履行,双方今后不得依据此前合同以任何方式主张任何权利。
 
就是这纸协议,竟成了后来双方激辩的一个焦点。
 
拉锯战持续了两年多。“也有人劝我,赶快把企业想办法盘活,耗着解决不了问题。可事情不解决,我什么都干不进去。”蒋和国说,老母亲去世,他都在兰州而没去见最后一面。
 
2011年3月,兰州理工大学副校长芮执元一行再赴永州协调此事。会议达成共识: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化推进进程过快,没有注意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的客观规律办事。双方要么继续寻求解决之道,要么各自认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