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保国 蒋家平 曾皓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0 8:23:54
选择字号:
加强与工业界的深度合作
中国科大软件学院探索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中科大软件学院大楼(苏州)
 
■本报记者 杨保国 蒋家平 通讯员 曾皓
 
“工程型人才培养,一定要加强与工业界的深度合作。”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说,联合国内外知名IT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近年来科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着力点。
 
打造一流的“双师型”队伍
 
据中国科大软件学院执行院长周学海介绍,科大软件学院师资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学院自己的专职教师,共35人,其中包括中科院院士陈国良以及3名外籍教师;二是校内教师39人,主要来自科大计算机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院、数学院等,很多是这些院系最好的老师,一些重要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他们主讲;三是海外及企业教师14人。
 
可以看出,软件学院的师资力量具有来源多样化、年轻化、高学历、工程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等特点。此外,还有校内论文指导教师105人。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特别强调实践能力,为此学院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和IT企业的专家及高管,开设了15门重要专业课程。例如,IBM资深科学家、高级软件工程师凌棕,在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是IBM公司电子商务基础软件和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开发的技术带头人。他在科大软件学院聘期内,每年要为研究生开设一到两门不少于40学时的专业技术课程,并定期参加学院教学规划讨论,及时介绍国外学术动态,促进软件学院教学与产业界的结合。在前不久进行的全国37所高校软件学院最佳兼职教授的评选中,凌棕成为排名第一的十佳兼职教师。
 
据中科大软件学院副院长李曦介绍,开课教师中,甚至包括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Pradip K Srimani教授,他开设了“分布式系统”课。
 
“在国外,工业界专家与大学教授之间的流动是很容易的,在国内则很难,因为评价体系不同。”周学海说,他们正谋划在科大苏州研究院进行尝试,通过聘任制,打通二者之间的流动渠道:老师有成果,可以到企业去转化,一年后回来,不需要重新评价;几年后再回来,才需要重新考评。
 
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新模式
 
前不久,中科大软件学院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签署了一份联合培养人才、共建专业的协议,研究所参与软件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
 
计算所以杰出青年科学家胡伟武为核心的“龙芯”团队,一直致力于国产计算机CPU的研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中科大软件学院设有“系统芯片设计”专业。双方商定,合作共建该专业,每年招收20名左右研究生。合作内容包括:根据研究所提出的人才素质、能力的要求,重新修订培养计划;研究所参与课程设计,并选派专家来校上专业课,开设行业领域前沿知识讲座;学生第一年在校学习,后两年到研究所实习和作毕业论文。
 
周学海说,以后每个专业方向都与一到两家知名企业共建。目前,与广东联通公司正在商谈共建“电信软件工程”专业,与中国物联网中心商谈共建“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建“多媒体信息处理”专业,合作模式与计算所相似。
 
“在国内IT行业,懂技术的管理者十分缺乏。”周学海说,能对软件项目进行时间控制、质量管理的人才很缺,现在国内主要还是围绕技术人才培养。为此,2011年,科大软件学院开设了“软件项目管理实验班”,从入学者中选拔有企业工作经历、基础好的30名学生组成。该班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学习阶段,更强调知识的广度;在企业实习阶段,技术实习后做项目经理的助手,在实战中学习技术管理。
 
此外,与企业、研究所合作,构建与人才培养体系互动的技术研发体系,带动软件工程学科建设,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周学海说,目前该校软件学院专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较少,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学院正着手建立软件工程研究所和软件工程中心,研究所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中心已成立,主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强调综合素质,毕业生成了“香饽饽”
 
去年10月,一家国内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创新企业开出近200万元的现金,将一名还未毕业的研究生聘入公司,并花200万元购买了他开发的软件的所有权。
 
这名同学就是中国科大软件学院2009级软件系统设计3班的廖福荣。2011年在联想(上海)有限公司实习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开发了四个应用软件,并在国内各大Android网络应用市场上发布,累计到2011年9月,实际使用的用户量达200万左右,引起了上述公司的关注。
 
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不同,软件学院培养的工程师不仅要有技术基础,还要有管理知识和市场意识,了解相关行业情况。为此,中科大软件学院开设了一些管理、经济、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一门管理类的课程。同时,每年还邀请海内外专家和管理高层来校作20个讲座,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其综合素质。
 
中国科大软件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吴敏说,工程类人才十分强调团队意识,为此学院按专业方向组建班级,每个班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并选举产生班委、团支委和党支委,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具体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各项活动,通过活动载体培养团队精神。例如,从2007年到2010年,学院连续4年获得校运会研究生团体总分第一名,这与良好的团队精神密不可分。
 
优异的质量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据吴敏介绍,近5年来,科大软件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百分之百。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不存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毕业生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与学院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培养急需的高层次软件工程实用型人才是吻合的。
 
以2011届为例,517名毕业生中,67.5%进入软件及IT企业就业,另外32.5%进入研究院所、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和管理部门;34%入职排名前10位的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IT企业(20家大公司)。从就业区域来看,81%的毕业生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和南京六个软件产业一线城市,其他19%的毕业生回生源所在地的省会城市和苏州、大连、厦门等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
 
《中国科学报》 (2012-03-20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