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13 8:38:22
选择字号:
ISSI主席:科研评价之殇非工具之过
 
■本报记者 陆琦
 
“评价指标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是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种工具。关键看你怎么用,用来干什么。”
 
1月11日,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SSI)主席罗纳德·鲁索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题为《科研评价的指标》的学术报告。他指出,科研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科研经费非常有限,这就要做到尽可能公平,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科学研究的贡献通常以文章或专著的形式集中体现。1955年,美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尤金·加菲尔德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了“引文索引”的设想,由此开创了从引文角度来研究文献及科学发展动态的新领域。随后他创办了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以及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加菲尔德开始从书目数据和科学论文引文中收集信息时,他不会想到自己会在科研评价领域引起风暴式的影响。”
 
鲁索认为加菲尔德引起了一场“蝴蝶效应”。现在,科学计量学指标已经从SCI数据库中衍生出来,整个学术界都在讨论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人们总是倾向于更简单快速的方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美国大学在评选终身教授时,由于同行评议的过程太复杂而无法进行,无奈之下只好退而求其次,寻求一个更为简单的量化指标——SCI。
 
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在SCI系统内有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指标“H指数”,很受欢迎。
 
拿鲁索的话说:“这是一个使用简单,却功能强大的指标。”
 
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例如,某人的H指数是10,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了至少10次的论文总共有10篇。
 
要确定一个人的H指数非常容易,进入SCI系统页面,查出某个人发表的所有SCI论文,让其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列,往下比对,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
 
“H指数就像其他评价指标一样,也有缺陷,它不适合用于跨学科的比较,还可能受到作者自引的影响等。”鲁索强调,任何一个评价指标都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科学家的所有信息。
 
尽管同行评议的程序相对复杂,还存在种种不足,但鲁索仍然坚信,同行评议是绝对有必要的。
 
“任何形式的科研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有能力和动力从事科研的个人和机构,能够在最好的环境下进行科学研究。”
 
“没有捷径可走。”鲁索表示,对于那些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进行更全面的科研评价的人来说,现在只是个起点,还有更多的工作可以做并需要去做。
 
《中国科学报》 (2012-01-13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