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11-9-21 13:00:36
选择字号:
袁隆平称招博士生要下田吃苦 科技腐败没好下场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加权平均(后)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亩产超过900公斤,中国的袁隆平在他年过80之后,再攀世界杂交水稻史新高峰。
 
袁隆平:
 
终于突破了,昨天晚上说老实话呢,兴奋得睡不着觉。
 
从800公斤到900公斤,从74岁到81岁,7年的坚持、失败、质疑,今天的袁隆平又在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袁隆平:
 
失败了没有关系,人家不会笑你,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
 
良种、良法、良田,袁隆平的实验会离现实越来越远吗?从示范田到大众田,良种推广又会面临哪些现实困难。
 
袁隆平:
 
一般我们示范田条件比较好,大面积推广,大概要打个八折或者七五折。
 
《新闻1+1》今日关注袁隆平81岁的贡献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我记得在七年前采访他的时候,他说那个时候局部的亩产可以达到900公斤了,时隔七年才被正式的验收,那么在这七年当中,究竟经历了什么。袁隆平先生跟我说,当亩产过700公斤接受验收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一个赶考的小学生一样,而今年这个赶考的小学生已经是年过80。
 
(播放短片)
 
解说:
 
“米神”、“当代神农”、“杂交水稻之父”,这些称呼形容的都是一个人,他就是袁隆平。就在前天已经81岁高龄的袁隆平再次创造了一个纪录,这个纪录一经公布就备受关注。
 
画面提示:
 
亩产926.6公斤、高产奇迹为世界首例、袁隆平超级稻实验电再创纪录。多养活5000万人,口感好得不得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实际上我对水稻特别热爱它,一辈子跟它打交道,特别是它结实率高,结实饱满的时候,长得黄澄澄的那样我特别喜欢,我不是讲像看到美女一样的啊,这是艺术夸张。
 
解说:
 
81岁的人,追求一个900公斤的姑娘,这是袁隆平打趣的比喻,然而这个姑娘能否追求成功,面对自己7年的坚持和心血,面对一次发明专家的裁决,袁隆平心里不免忐忑紧张。
 
袁隆平:
 
亩产和这个天气有很大的关系,它昨天晚上下一场大暴雨,糟糕得很,幸好今天白天不下雨了。
 
画面提示:
 
2011年9月18日验收现场
 
记者:
 
将来会抽取三块田来抽样检测,那么这三块田基本已经确定了,有一块田是需要由高产攻关示范小组来自行的推荐,刚刚他们推荐了5号田,那么其余的两块田是需要由专家组的成员抽签来确定的,这个专家组已经确定的是2号田、5号田和8号田,袁院士今天是不可以到现场的,是要采取一个回避制度的。
 
袁隆平:
 
我是运动员,他们是裁判员,运动员不去的,不要干扰他们,他们非常严格,我在这里计算。
 
记者:
 
您还是一直在计算?
 
袁隆平:
 
一直在计算,我一个小时让他给我汇报一次。
 
解说:
 
一边是湖南隆回的验收基地,一边是技术中心的办公室,两个现场都在关注着一个数字,那就是900公斤。
 
画面提示:
 
2011年9月18日验收现场 种粮大户对话袁隆平
 
记者:
 
好,那现在可以跟袁老师说话了。
 
王化永:
 
好的,袁老师您好,我是王化永,向您报告这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
 
袁隆平:
 
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
 
王化永:
 
好,保守一点,按七二折。
 
袁隆平:
 
1307乘0.72,还有940公斤,很好很好。这个900公斤是没有问题了。
 
解说:
 
虽然心里有了底,但是真正准确的数字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最终由农业部核定对外公布,为了第一时间知道超级稻的亩产结果,袁隆平一直等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才睡。
 
袁隆平:
 
终于突破了,昨天晚上说老实话呢,兴奋得睡不着觉,两三点钟才入眠。
 
农业部高产攻关验收组组长 程式华:
 
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称重)加权平均(后),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袁隆平:
 
进军900公斤之后,下一步怎么办人家问我,向1000公斤奋斗,我想呢,还是会实现的。什么时候呢,我说在我90后的时候实现,谢谢大家。
 
李小萌:
 
刚刚实现900公斤又要向1000公斤进发,其实不管是900也好、1000也是好在我们看来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是一个自主科技的象征,有人说在转基因技术面前,杂交技术已经显得落伍了,但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其中60%是以水稻为主食的国家来讲,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却给了我们在粮食安全方面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从世界范围来讲,因为杂交水稻的出现,每年是多养活了7000万人口。袁隆平院士说,如果是900公斤亩产的这种水稻能够推广的话,多养活4、5亿人都没问题,所以说中国人为了解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做好了准备。那么能够种出这样的超级水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袁院士自己是这样讲的,他说需要四个“良”,良种、良田、良法、良人,良种指的是一个核心,那么良田是基础,良法是手段,良人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执行者,比如说我们这些种粮户等等。同时我们其实还需要加一个条件,就是良心。
 
从袁院士本人来讲,最初一个很普通的动机是什么,就是不能再饿死人,在这样一个初衷之下,几十年在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当中始终坚持不变,让我们看到一种坚持。很多人说,其实这五条对于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必要的条件。
 
我们来看一个评论,这是《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的观点,他说,现在很多地方都已经解决温饱了,但是地球上还有不少地方处于饥荒中,也许从那样的年代走过来的人,才更能明白袁老师这一事业的伟大。
 
他说前年一个富豪榜当中,袁隆平是以超过了1000亿元身价当选为名誉富豪,这使得首富188亿元的黯然失色,各种版本的富豪榜都把目光集中到财富英雄个人占有的这种实体的财富上,而很少会有人关注袁隆平式的财富,其中包括公益、公共、共享,给人类带来的进步。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们看到袁院士说,他在80后,就是80岁之后实现了是亩产900公斤,希望在90后实现1000公斤,在这些数字目标背后,它代表着袁院士怎样的心愿呢来听听。

1 2 3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