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晨风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11-8-17 15:42:04
选择字号:
研究显示风暴路径存在向两极移动趋势

根据很多气候模型的预计,风暴的路径将出现逐渐向两极偏移的趋势,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监测到这样的证据。然而最近由“国际卫星云层气象学项目”进行的,综合近25年来的数据分析发现,这种趋势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了。
 
北京时间8月17日消息,中纬度的台风和飓风是全球降水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为一些人口稠密的地区,包括北美,亚欧大陆和澳洲带来丰富的降水。由于地球大气的环流特征以及气候动力学因素,每年这些低压系统都会大致在相同的纬度带反复出现。除了具有气象学上的重要意义,它们还在长期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大量的中纬度地区云团阻挡阳光,在其抵达地面之前便将其反射回太空。
 
根据很多气候模型的预计,这些风暴的路径将出现逐渐向两极偏移的趋势,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没有监测到这样的证据。然而最近由“国际卫星云层气象学项目”(ISCCP)进行的,综合近25年来的数据分析发现,这种趋势可能已经开始出现了。
 
“国际卫星云层气象学项目”运行着一个由各国静止轨道和极轨卫星组成的监测网络,从1983年开始不间断地监测着地球上空的云层活动。此次一个分析小组对长期以来南北半球出现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风暴云系运行路径进行了细致地分析。由于卫星数据覆盖面缺失的问题,印度洋地区飓风的信息未能囊括在内。分析的结果显示风暴的行进路径呈现一种轻微的极向移动趋势。
 
这些卫星数据存在一些常规的问题:包括一旦有新卫星上线,都要进行测量数据精度校准,以及降低不同卫星扫描条幅覆盖缝隙处数据的质量等等。因此分析人员们采用了数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测试,以确保这些数据所显示趋势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每采用一种更精确的方式去进行数据分析都会减少这种偏移量,但是却无法归零,即这种极向偏移尽管很小,但确实存在。
 
这很有趣,因为这是长期以来很多气象学模型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此次的数据分析还暴露出一些更加重要的方面,尽管其可靠性尚待进一步的证实。卫星数据统计显示自1983年以来,地球总云量出现了2%~3%的下降。这种情况在低层云系中非常明显,尽管高层云量有所增加,但仍然无法抵消低层云量减少带来的影响。
 
在全球温度预测问题上,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云层覆盖,因为它是一项重要的负反馈机制。当全球气温升高时,蒸发量增加,会导致云量的相应增加,而这却会阻挡阳光,从而降低地球受热,从而阻止进一步的全球变暖。可是云覆盖量的减少趋势却会削弱这种负反馈机制,从而让全球变暖的趋势更加明显。高空的卷云厚度太小,无法将大量的阳光反射回去,但是增加的蒸发水汽却意味着更多的温室气体,它们会困住红外辐射,引发严重的温室效应。大部分属于负反馈机制的反射现象都发生在低层云系身上,因此总云量的下降,以及低层云层的减少两者对于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都是火上浇油的正反馈因素。
 
尽管预言风暴路径将出现极向运动的论文同时也已经指出了云量将减少的趋势,但是此次实证研究的结果还是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警告。这些数据中最有意义的一些数据接近卫星的探测能力极限,因此会造成一些不确定性的存在。不过有一些结论则是基本确定的,比如台风的运行路径趋势,而来自“地球辐射开支实验”项目有关大气辐射通量方面的数据也支持了对云层行为变化的分析。
 
这样的长期宏观统计趋势性研究彰显了由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合维护一个庞大的地球监视卫星体系的重要性。全球性的气象学数据并非容易获得的,并且即便在最佳条件下,对气象数据的解译也是非常困难的。未来对于气象学预测精确度的进一步提升,将有赖于这一卫星体系提供的珍贵数据。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