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少峰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1-7-16 16:26:58
选择字号:
专访中国政法大学王涌教授:好的大学毕业致辞是一首诗
 
去年,华中科大校长援引网络词语做毕业致辞引发热捧,今年,北大清华校长竞相使用网言网语致辞再度引发热议。毕业典礼上需要什么样的致辞,成为一个话题。近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涌在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做的题为《如果你成为》的致辞,在网上引发热捧,新京报专访王涌教授。
 
真诚是致辞的第一要求
 
在毕业典礼上,每一句话都必须击中人心,引起学子乃至于全社会强烈的共鸣,这才符合演讲的特点。
 
新京报:你觉得在毕业典礼这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演讲才跟这样的场景相称?
 
王涌:毕业典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刻,学生即将告别母校,每一个致辞人都应该珍惜在这样场合演讲的机会,表达一定要有效率,不能说八股文,官话套话。
 
在这种场合,要表达真正想对学生讲的话,要真诚,这恐怕是第一要求。
 
我写毕业致辞时,就反复在想,我到底要对学生说什么,我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真正想听的是什么。如果不痛不痒地说祝你们鹏程万里,这个就没有真正的价值。
 
我有时会想到哈贝马斯有关交往理论的观点,他说了几条:第一要真实,你所表达的元素是真实的,你的感情是真实的,你所思所想是你真正的所思所想;第二要真诚,没有虚伪的成分,是诚心地跟人家交流,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的那种;第三要公平。在毕业致辞的场合,程序上谈不上公平不公平的问题,因此最重要的是真实与真诚。
 
新京报:除了真实与真诚,还需要哪些?
 
王涌:致辞本身也是一个创作,纯粹的大白话很重要,但也应有更多的美感在其中。
 
致辞人应将它上升到审美层次进行创作,这样致辞才更具有艺术价值,才更具有影响力,才能传播得更广,才能够渗透人心、鼓舞士气。
 
其实致辞也是一首诗,如果仅仅说几句大白话,喊几句口号,从审美的角度讲,意义就不大了。
 
新京报:怎么才能具有美感?
 
王涌:审美并不是堆积辞藻,这是一个表达方法的问题。
 
说致辞是一首诗,从审美层面上讲,指的是其所用的意念、比喻和词语,能勾起同学们乃至其他读者强烈的情感,这种强烈的情感被勾起之后,能引起学子乃至于全社会强烈的共鸣,这样才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才有影响力。
 
在毕业典礼上,更多的语式不是抽象的逻辑推理,每一句话都必须击中人心,这才符合演讲的特点。
 
诗是用以引起共鸣的,不是用以推理的。
 
网络语言要用得贴切
 
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术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被用滥了,就不宜再用了,否则会冲淡文章的清新感。
 
新京报:毕业致辞年年有,但受到社会关注却是这两年的事情,你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吗?
 
王涌:那是因为过去套话官话说得太多了,当然没人关注。领导让秘书写,秘书东抄西抄地凑一篇稿子,既不真实,也不真诚,又缺乏审美,这会被社会认同才怪。
 
最近几年致辞风格发生变化,朱苏力教授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人,在任北大法学院院长期间,年年开学和毕业他都致辞,一改八股的风气,用很独特的笔调和语调,很亲和的风格,不说套话,不说官话,开风气之先。
 
再比如华中科大校长根叔的演讲,没有套话,本着一颗真诚的心,用80后、90后耳熟能详的网络术语,跟学生说那么贴心的话,这是难能可贵的。
 
总的感觉,现在致辞人越来越摆脱原来八股文的风气,注重与学生心灵沟通,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表达对学生们的感情和期望。
 
新京报:从去年根叔的演讲到今年的许多校长致辞,都援引了不少网络语言,这也引来了一些争议,你觉得用网络语言合适吗?
 
王涌:使用网络语言是完全可以的,因为文无定法。关键是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样的词,使用贴切,如果使用贴切,能勾起听者的情感和美感,怎样的表达都是正当的。
 
某种程度上,直接用网络语言表达和学生心连心,用意是好的,但从审美的角度讲,可以力求更加贴切。如果仅仅用网络语言,还是有点懒惰。
 
一些约定俗成的网络术语,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被用滥了,就不宜再用了,否则会冲淡文章的清新感。一个比喻或句式被用滥了之后,想激发同学们更强烈的情感,效率会下降。
 
所以,还是要在审美层面上更加精雕细琢,使得一个词用得更加贴切,构造一个比较美的意境,让大家发出会心的微笑和自然的感动。这不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这是上升到艺术品的层次了。
 
以后应该百花齐放,不同风格的都要有,不一定都要用网络语言,这样又成一个套路,八股文了。
 
新京报:国外和历史上有哪些演讲经验可以借鉴?
 
王涌:国外高校的许多毕业致辞都很感人,致辞者都将此视为总统竞选演讲来写。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有比较隆重的毕业典礼,演讲者也非常重视毕业致辞,格调非常高,感情深沉。当然,由于他们的语境和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跟我们还是有差异的。
 
民国时期的许多毕业致辞在主题上呼唤民主与科学的精神,现在跟那时候比,强烈的情感依然存在。只不过那是在白话文初期,表达相对比较朴实。蔡元培、钱穆和胡适的致辞,虽朴素却震撼人心,具有强烈的情感。我看过胡适的几篇,除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基本精神之外,还教导学生培养一些兴趣和爱好,像一个父亲对自己的儿子或女儿说话一样。
 
致辞讲究修辞和技巧
 
大学毕业致辞在某种程度上是大学批判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反映大学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的方式。
 
新京报:在毕业典礼上,你作为老师代表,做了题为“如果你成为”的演讲,在网上引发反响。为什么在送别学生的时候讲这个话题?
 
王涌:离愁别绪以前已说很多,不需要老调重弹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向学生们表达我的所思所想和期望的机会,在致辞前四天左右,我决定跟学生们讲讲中国目前的政治和法治现状。
 
考虑到过去十年政府一再强调要进行体制改革,而中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中国的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政治层面改革的问题。因此,亟须向学生们表达这种共同的情感和期望,我突然想到一个句式,“如果你能成为一个政治家,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建设应向前推进”。
 
从这个结构衍生,思路就相对清晰了,从政治家说到与法治有关的职业,这就包括“如果你成为一名商人”“如果你成为一名法官”,到最后“如果你是一名女生”,文章的结构就形成了。
 
新京报:你在致辞中列举了那么多职业,怎么想着以“你如果成为一名商人”打头?
 
王涌:“如果你成为一名商人”算是铺垫,有些调侃的味道,跟后面的风格不太一样。这种调侃提到了捐钱,既跟学校联系比较紧,也是一种表达技巧。这种场合的致辞一开始不能调子太高,应以一种和蔼可亲与活泼的方式开始。
 
后面提到了“宪法大道”,“宪法大道”跟学校的校训精神紧紧相连,我是想借此重新阐述我们的法治理想,这也是逐渐由调侃向严肃主题的过渡。
 
一个致辞,各种语调和各种气氛要适当地搭配,不能从头到尾都太高调,这其中存在一个技巧的问题,在诙谐当中寓有深意,在语调当中能跌宕起伏,错综搭配,才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致辞。
 
致辞不应仅仅是一种政治理想的宣誓,同时也应该成为一个艺术品,所以也应该讲究修辞和各方面的技巧。
 
新京报:在你提及这些职业时,都列举了这些职业不太光彩的一面,出于什么考虑?
 
王涌:大学毕业致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学批判精神的一种体现,致辞是一个反映大学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的比较恰当的方式,一篇致辞能以精练的语言概括这个社会存在的问题,这个致辞会是很有价值的。
 
我的题目定为“如果你成为”,这就注定了是一篇具有一定批判性的致辞。
 
【摘录】
 
如果你成为
 
如果你成为一名商人,请不要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不要一掷千金,巴结权贵。你一定要把钱财捐给母校,因为母校的民主法治教育事业正缺少资金。帮助母校结束60年的蜗居历史,让法大在空间上树立尊严……
 
如果你成为一名法官,请你千万不要被双规,不要在校友贪官录上再增加新的名单,母校的心脏无法承受……
 
如果你成为一名律师,请以你的追求和行动重新定义律师的概念,律师是法治社会的助产士,而不是权力政治的分赃者。
 
如果你成为一名学者,请不要为虚名浮利所困,那是一条浪费生命、背离真理的歧路。中国从来不缺少教授,只缺少思想家,从来不缺少官员,只缺少教育家。
 
如果你成为一名政治家,你一定要为民请命,用你的心灵和生命,而不是眼泪和言辞;你一定要有命世之雄才、决断之宏魄,而不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得过且过,因为你身肩重任,你无权耽搁中华民族在千年沧桑轮回中的历史机缘。
 
如果你是一名女生,对法律失去了激情和信心,那你就做一个全职母亲,生一个健壮的儿子,集你的全部爱心,培养他成为21世纪的孙中山,证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依然存在追求民主法治的基因,那是你对母校莫大的贡献…… □王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