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建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11-1 11:19:40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学术资源数据库“独家协议”伤害了谁
 
各方观点
 
板子不能只打在“独家协议”上
 
收到南京大学苏新宁等人的来信后,记者就文中提到的问题采访了几位学者。
 
几位学者认为,学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服务、运营模式,直接关系到学术研究,也牵扯到读者、作者、期刊社、数据库拥有者等多方的利益。要解决目前数据库运营中的诸多问题,应当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这当中,制定运行规则、采取市场手段、建立行业规范、提倡职业道德,一个都不能少。
 
损害研究者、读者、期刊和信息服务部门利益的是“独家协议”,还是“捆绑销售”?
 
一位资深学术期刊出版人告诉记者,目前,学术论文的传播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方兴未艾的“开放获取”(OA),即读者可在任何终端上无需付费即可下载期刊论文;二是付费阅读。无论哪种传播方式,都是要有人来承担传播的成本费用的。选择OA,费用往往由期刊社或作者承担;选择付费阅读,费用由读者承担(购买)。如果所有公开出版的学术论著都以OA的方式传播,那么,各单位图书馆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读者直接上网下载即可。问题是这个免费的午餐由谁来埋单?
 
他认为,“独家协议”只是付费阅读的一种方式而已,如同一位作者将其作品交一个出版社出版发行,读者要读该作者的作品,只有向该出版社购买实体书或数字书一样,期刊将其数字版只交一家数据库出版有何不可?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不然国家保护专利、版权这类东西做什么?
 
他解释说,学术论文从作者的研究、写作到读者的阅读之间必须经过传播。学术期刊和学术资源数据库制作商都属于传播这一环节。为什么对于出版社的独家出版图书模式没有异议,而对独家出版数字期刊却不予认可?这种模式毕竟更有利于期刊版权的保护。他认为,其实,问题并不出在期刊与数据库的“独家协议”,而在于目前数据库“捆绑出售”的方式。现在的操作模式是,图书馆不能单独购买数据库中某一部分或某一类直至某一种期刊,而必须全库捆绑购买。只要数据库肯拆零卖,其实过度竞争和资源重复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但是,拆掉“捆绑出售”谈何容易。这位出版人告诉记者,“独家协议”、“捆绑出售”,其实可以看成是数据库的一种营销和竞争策略,从中不难看出数据库的无奈——因为库中精品有限,非捆绑不可,这已经涉及到期刊本身的体制。只要我国学术期刊目前存在的结构、布局等影响合理期刊体系建立的根本性问题不能解决,类似捆绑销售这样的传播环节问题,解决也不会容易。损害研究者、读者、期刊和信息服务部门利益的与其说是一纸“独家协议”,不如说是不合理的期刊体制。
 
要商业化,同时要防止过度商业化引发资源垄断,可以发展数据库集成商、发展微支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徐升国长期关注国际数据库发展趋势。他认为,这种签署“独家协议”、买断学术资源的做法,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符合国际期刊数据库的运营潮流。这种做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期刊社的版权,有利于促进期刊数据库更好地发展,促进优秀的期刊数据库做大做强,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扩散。
 
对读者来说,虽然这种操作方法没有从每个数据库都可获取同类资源那样方便,但徐升国认为,通过期刊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这个矛盾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例如,如果善用百度、谷歌等现有的公共搜索引擎,也可以搜到部分数据库所包含的期刊相关信息。
 
徐升国也倾向于打破捆绑销售的局面。他建议,可以考虑进一步发展微支付,使读者不需要购买整库就可以获得单个信息,只需为本信息单独付费即可。付费方式也可以考虑采用手机支付、支付宝支付、网银支付等便捷的支付工具。他建议目前发展数据库的集成商们,能够联合发展便利索引的检索平台,就像国外的专业学术搜索引擎那样。
 
徐升国同时承认,学术资源独家化和商业化,确实也会导致资源垄断和过度商业化运作的趋势。目前国外大规模地开展了“开放存取运动”,即学者将自己的学术成果在网上公布,放弃版权的商业保护,从而使读者能够免费获取、共享和传播。这是对学术资源商业化的反动,有利于促进学术资源的公共化和免费化。
 
面对各个数据库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政府制定数据库市场运行规则才是正解
 
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李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数据库业界和学者的立场是不同的,学界更多考虑的是公众的利益,尤其体现为希望学术成果得到更充分、更广泛的传播,从而使公众能够更便捷地获得及使用这些成果。而数据库界更多考虑的是商业利益,即使成果卖出好价钱。二者之间存在差别。
 
从产业产值最大化的追求出发,每个数据库都希望自己成果收得最全,卖得最多,结果造成数据库之间重复建设严重,恶性竞争。其恶性竞争的一个表现,就是隐瞒读者点击量,不将真实的情况告诉作者,这直接损害了作者、读者的利益,作者得到的利益少了,自然损伤了其提供成果的积极性。同时,数据库之间相互隐瞒压价,也损害了刊社的利益,导致期刊社没有积极性给数据库提供资源(印刷文本)。
 
李频说:“如今,对数据库,爱也不是,恨也不是,离开又不行。离开,很难进入大型传播渠道,要进,又往往先宰你一刀,店大欺客。”李频指出,数据库与期刊、读者共赢的模式,不是没有,比如中华医学会,它将麾下的100多个期刊打包授权万方,收益可观;教育部30多家名刊曾集结做成十几个专业学报,点击量也非常大。规范的运作,保证了期刊社、作者的利益,读者使用也很方便。刊社联合起来独家授权,可以集约化,卖出好价钱,这是理想的模式,但是,目前国内刊界不是一个整体,这样操作难度较大。
 
面对数据库市场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些人提出通过政府来整合各个数据库。对此,李频认为,政府的职责是制定规则,而不是去做产业。数据库之间竞争无序,政府制定数据库市场运行规则才是正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上一页 1 2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预见未来:“天关”卫星“前传”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