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苏喜娥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0-8-9 17:08:55
选择字号:
《工程十论》出版 徐长山谈工程哲学研究
 
[科学网 高长安 苏喜娥报道]日前,由石家庄铁道大学徐长山教授撰写的专著《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徐长山教授是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多年来致力于工程哲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我国著名学者、自然辨证法学科的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黄顺基先生认为:“《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的特点不是致力于构造工程辩证法体系,而是对工程的主要特性进行哲学分析,从而把中国学者开创的中国学派的工程哲学研究推向深入。该书是一部有独到见解、有学术价值的著作,它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学派的指导思想。”
 
近日,记者就《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和工程精神的价值和研究意义独家专访了徐长山教授。
 
记者:我国工程哲学研究是什么现状?您是怎么开始工程哲学研究的?
 
徐长山(以下简称徐):2002年以来在欧美和我国几乎同时兴起的工程哲学研究,不仅在哲学界展开,而且引起了工程界的极大兴趣。
 
在我国,哲学界主要是从事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学者参与较多,在工程界则有众多的工程院院士参与进来。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个是中科院李伯聪教授的《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这是我国工程哲学的开山之作;一个是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等著的《工程哲学——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工程哲学的集大成之作。工程哲学研究还在深入,殷瑞钰正在带领一批专家学者进行“工程演化论”研究,李伯聪等人则在“工程思维”方面进一步拓展。
 
就高校来说,参与工程哲学研究较多的是工科院校。清华大学的学者在进行产业哲学研究,产业哲学也可以看作是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浙江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学者在工程伦理学方面则卓有建树。工程伦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当然比较早,但它也是工程哲学的一个分支。西安交通大学在工程系统观和工程社会学的研究上富有成果。
 
工程哲学在我国的兴起,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向实践领域深入的一个表现,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工程建设在哲学上的反映。工程哲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正在逐渐显现出来,它不仅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边疆”,而且对工程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工程哲学的兴起,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从2005年开始介入工程哲学的研究。原因有四:一是我长期从事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也给博士生上过“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有进行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理论素养;二是我在铁道大学这样的工科院校工作,长期受工程专业的熏陶,这样的背景也是我进行工程哲学研究的条件;三是我是铁道兵出身,参加过襄渝铁路、南疆铁路建设,有工程实践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也曾结合教学与科研数次到过工程建设第一线进行调研,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方面的材料。这也为我的工程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四是我认为高等工科院校,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上,如能与工程实践、与学校的主流专业结合起来,方能搞出特色,能出成绩,有利于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学校的发展。
 
记者:工程哲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出版的专著不多,您的《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算是其中之一。您的这部书有什么特点?工程十论的内容是什么?
 
徐:恩格斯说,任何研究都“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牛顿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本研究借鉴了当前国内工程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李伯聪著的《工程哲学引论》一书和殷瑞玉等著的《工程哲学》一书,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从中吸取了很多养料,借鉴了其中的很多观点和思想。没有他们奠定的基础,就没有我的《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
 
目前工程哲学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有关工程哲学的论文、著作如潮水般涌现。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哲学是形形色色的,中国学派应该用什么样的哲学研究工程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它的现代形式是实践论、矛盾论与系统论,中国学派应该用唯物辩证法来研究工程中的哲学问题。这个立场、观点与方法鲜明地贯串于我的《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全书之中。
 
我这本书把工程概括出十个方面的特性,并进行逻辑化的哲学论述,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提炼、归纳和演绎。像这样的结构在国内我还没有见过。本书紧密结合工程活动的实践,运用了大量的工程案例,而且大都比较典型,用鲜活的材料来证明哲学的逻辑。在每一个案例中还配有照片或图画。这在国内也不多见,也可以看作是本书的一个特点。第三,本书突出工程的实践性,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议论,同时又不乏理论色彩,哲学味很浓。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本书的又一个特点,也许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顾名思义,《工程十论——关于工程的哲学探讨》就是论述了工程的十个问题,即:工程的阶段性、工程的整体性、工程的动态性、工程的开放性、工程的矛盾性、工程的创新性、工程的人文性、工程的风险性、工程的伦理性、工程的价值性。这十个方面虽不能囊括工程的所有问题,但大的方面、主要的问题都抓住了,并进行了较深入的阐发。本书的逻辑结构,是以工程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四个阶段为主线,把十个问题串联起来,大部分的论述都是围绕工程的四个阶段展开的。所以,十个问题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又彼此相关,呈现出整体的面貌。

1 2 下一页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