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翊飞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0-5-13 13:42:34
选择字号:
地震台网中心刘杰:否定地震比预报地震成功率高
 
关于玉树地震
 
前震一个多小时内主震就来了,预报前要开会会商,处理来不及了。
 
关于汶川地震
 
震级超出历史极限了,你让我预报我真不敢。
 
如何反思
 
不是我们工作的失误,这是科学认识水平的问题。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不大吹大放。
 
■为何频繁辟谣
 
预报水平比较低(所以预报少);但发生地震概率很低,所以否定地震的成功率比较高。
 
 

 
刘杰:汶川地震时兼任西南片区首席预报员,玉树地震时为地震局预报部主任。
 
玉树地震:正开会,大震来了
 
南方周末:玉树地震主震之前有一个4.7级的前震,根据前震预报主震是目前我们最主要的预报方法,那么为什么没有预报出来?
 
刘杰:张国民(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很明确,我非常同意。每年的4级地震有两百多次,每天都可能有4级地震。在没有明确判断以前,你怎么能够判断有大地震。
 
4.7级前震在早晨,主震是早上7时49分。相差不到2个小时。中间定位地震需要一些时间。我们确实是在一二十分钟内收到了地震的信息,定位出来了。当时我没有想到那是一个前震,主震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就发生了,大地震发生在这个时间确实有点奇怪。而且(作出预报之前)要开会会商,即使你要处理也来不及了。青海地震局就是正在开会,大地震就来了。
 
前震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是从海城来的,发生大量前震,震级往上走,越来越密。这次只有一个4.7级震,怎么判断这是个前震?这跟以前的经验不一样。
 
南方周末:玉树主震时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刘杰:我在地铁里,(报告大震的)电话就过来了。赶紧启动会商。这个事后可以说,如果你站在我们这个位置,小震到大震之间就一个半小时,怎么判断出来是个前震呢?
 
南方周末:在宣传当中地震预报系统一直认为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是成功预报的,并称之为海城经验。那你认为当年为何能成功预报,海城经验对现在的预报有什么借鉴意义?
 
刘杰:从科学上看,真是那样的吗?(海城经验)往前创新很少。由于各种制约,很少创新。
 
其实西方科学界根本不做(地震预报)了,现在只有中国人自己往前闯。(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是觉得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这个话往下说,不好说。当年说人定胜天,其实人胜不了天。
 
汶川地震:历史上没有过,不敢报
 
南方周末: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你在哪里,做了些什么?
 
刘杰:汶川地震我们就在这(国家地震局),当时四川局的分析预报室的主任也在,正在跟我们的副局长讨论问题。当时手机信号还没断,成都那边说来地震了。他赶紧跑了出去。我们当时就(在大厅)等着台网中心的数据出来,因为要看多大震级。
 
地震发生后,地震局有一套规范的东西开始运行,最先就是会商。当时我是首席预报员,所以现场是我先去的,出办公室就直接走了,跟军队的飞机去的,到成都才买了换洗的衣服。
 
来了地震,我们也一两天没睡觉,我只是强调我们就是个人。我们该做的东西,我们肯定要做好。
 
南方周末:汶川地震之前成都市地震局研究员洪时中曾经在都江堰电视台辟谣,称绝不会发生灾害性地震,并称这是整个地震界的共识。那么汶川地震发生后,你有什么感想?
 
刘杰:我没有看到(那个辟谣的)视频。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最高历史记录是6.5级。从来没有记录7级地震,所以(地震发生后)最开始定了7.8级。
 
从科学认识上讲,如果让我报龙门山会发生7级地震,我还真不敢——超出历史的极限了啊。地震发生后,我们看到震级后,“啊,怎么这么大”,这超出了认识的水平。
 
南方周末:历史上没有发生就代表不会发生吗?
 
刘杰:科学的东西你是要有一定的根据的。地震不仅仅是一个地震,涉及这个地学的东西。一个地区有没有发生地震的东西,要有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
 
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大地震,你做研究从何谈起。比如湖南没什么地震,你马上报湖南有7级地震,你不可想象,那我就是不可想象。如果科学上有些东西你认识水平达不到,你再不坚持以前的认识,你就什么都做不了。
 
这不是地震局的问题,而是整个地学界的问题,龙门山地区是一个挤压的地区,不太可能发生大地震。科学是一点点积累,有些最基本的原理是一定要坚持的,你不能拿一个东西把整个大厦都给推翻。无穷无尽的想象是可以,但在之前一定要按科学依据一点一点往前推。
 
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们的认识水平问题,我得按照我的认识往前推。我认识有问题,我就承认这个问题再进行修正,但是不管怎样我不能反过来。
 
南方周末:有一些老专家坚持声称自己在汶川地震之前已经发现了各种征兆,例如钱复业就认为他通过HRT波监测到了重大异常。那么地震局的前兆网络没有发现异常吗?
 
刘杰:绝对有异常,但是异常比例很低(不足以判断)。
 
南方周末:汶川地震之前地震局的例行会商会上有没有讨论过这片地区?
 
刘杰:我的印象中5月8日(汶川地震前4天)有会商,当时会商确实没有明确这一片。(汶川地震后地震系统做全面)反思的时候,我们把从2月份到5月份所有周会商的记录文件全部上交了,月会商记录从2007年底2008年初也都交上去了。这里面还是认识水平的问题,但是我现在不能说(反思报告还未解密——编者注)。
 
南方周末:你坚持认为这是认识水平的问题?
 
刘杰:是科学认识问题。宏观来说,汶川地震是个300公里的破裂。之前有异常,但很小,(震中)两边有异常,当时是往两边报没有从中间报。
 
南方周末:这个反思报告中央已经通过了么?
 
刘杰:反正今年以后再也没有找过我们。
 
预报水平比较低,但是没有工作失误
 
南方周末:你说汶川地震你的压力最大,是什么样的压力?
 
刘杰:实际上我们这代人从来不认为地震预报现在能解决。我们只是尽我们能力在做。你说压力吧,包括玉树地震,确实死这么多人,我们都是人嘛,你肯定是那个(有压力)……
 
但这是个科研的东西,我们尽我们的力了,我们不是那么很自责,这个东西不是你的工作失误。但无论我工作上有没有失误,我绝对也紧张,有时候也确实影响情绪,比如有人骂我们。但我们也很明白(这不是我们的工作失误),深牢大狱这样的感觉我们还是没有的。
 
中央电视台也问我,汶川大地震之后,是不是要查我,我说没有问题,谁都可以来查我。
 
南方周末:那么你怎么评价地震局现在的预报工作水平?
 
刘杰:不只是地震预报,整个地学研究在国际上都不弱。咱们国家的地理是有青藏高原,各种地质现象都有。
 
我国还有个优势,我们有很多同学都在国外,开放几十年,交流很频繁,我们有地理优势,所以他们也愿意与我们合作。“文革”的时候我们不敢说,现在只能说越来越强。
 
地震这方面的研究。咱们国家过去没有钱搞监测,1990年代以后,咱们国家监测也不弱。
 
短临预报我不敢说。中长期预测,我们跟西方一样,连方法都一样,包括烈度。短临预测,人家(西方)没做,所以不好比较。
 
南方周末:有一些老专家说,过去中国的地震预报在国际上地位很高,后来我们放低姿态向西方学习,反而亦步亦趋。你怎么看?
 
刘杰:以前的东西争议比较大。第一还是强调实事求是,这个我没办法往下说。到底怎样实事求是,你可以去调查。
 
地震预报人家都没做,我们怎么仰望人家?说白了,地震预报从1966年开始做,本来就全是学习西方,所有的观测方法都是西方来的。也不存在所谓的类似的中西医之争,以前的方法我们还是在继承的。
 
一个是科学方法的问题,一个是认识水平的问题。只是现在人更加实际了吧,不,叫更加实事求是了吧,不要像文革时代大吹大放。
 
南方周末:您一直强调“地震预报不能解决”,现在也有观点认为,既然搞不了预报,就干脆撤销地震局算了。你怎么看呢?
 
刘杰:中国做地震预报是必须。确实有人说,我们不做预报了,就把房子建坚固。你有那么多钱把房子建坚固吗?大家都知道居住在断层的地方危险,搬啊,往哪搬,你不是还在那地方建吗?咱们国家人口密度高。以中国的国情,现实来说,继续做预报,还是能减少一些灾害。(高成功率的预报)确实达不到。但是有些地震能预报出来,比如海城地震,预报出来一点,就避免了多少人死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是就预报出来几个吗?只要预报出来一个就能减少损失。
 
南方周末:这是否进入了一个逻辑悖论,说到必要性还是回到过去,例如海城;说到责任和现实,就没法预测,你刚才就认为海城经验没法复制。
 
刘杰:海城的例子是指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做出来。要不要做预报,现在有一个说法,完全取消预报,取消也有合理的地方。
 
咱们国家地震确实很多,仅仅靠盖结实的房子,纯粹走西方的路,走不通。从长远看,也许未来能够预报出来。所以你要把位置摆正。不能说,做这件事(短期内)就一定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不是说我们就非常看重海城,实际上我们有些地方可以做到,不仅是海城。“我们能预报”绝对不能等同于“我们绝对能预报”。真正能成功的是你走运,不成功占绝大比例,这是科学规律造成的。
 
南方周末:很多人发现地震局现在频繁地辟谣,似乎比预报工作做得更多?
 
刘杰:现在的预报水平比较低(所以预报少)。但(从概率上看)不会发生什么大地震,所以否定地震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