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杰等 来源:《构造物理学》 发布时间:2009-12-18 11:37:43
选择字号:
重建华中扬子地台三峡地区地壳结构研究

 
无论是从地形,还是从地球物理场的分布特征来看,扬子地台的华中部分均可分为东西两个不同的区域。现有研究表明,西区主要受控于与印-亚大陆碰撞有关的地壳短缩与造山运动,而东区却受到中生代期间华南地块的顺时针旋转、新生代开裂和玄武岩火山活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东西向挤压等构造运动的影响。
 
最近,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室张忠杰研究员等人利用四川奉节-湖北观音档人工源宽角反射/折射地震资料,重建了华中扬子地台三峡地区的地壳结构,该项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构造物理学》上(Zhang et al. Crustal structure across the Three Gorges area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central China, from seismic refraction/wide-angle reflection data. Tectonophysics, 2009, 475: 423-437)。该剖面位于扬子褶冲带南部和江汉褶冲带北部,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秭归盆地、黄陵穹窿、通城河断裂、江汉盆地等。
 
该研究结果表明,以通城河断裂为界,地壳结构存在明显的东西向变化。通城河断裂以西,即秭归盆地、黄陵穹窿下方,地壳厚度约为42km,地壳P波速度稍低(6.3-6.4km/s),岩性重建结果认为该区地壳上部主要由长英质岩石组成,底部主要是由中性岩石组成;而在通城河断裂以东,即江汉盆地下方,地壳厚度约为30km,地壳P波速度较大(6.6-6.7km/s),岩性重建结果认为该区地壳在组份上由浅到深具有明显的酸性、中性与碱性分层特征,依次为长英质-中性-铁镁质层。江汉盆地下地壳包含丰富的似铁镁质岩席和岩墙的高速地层,推测白垩纪至第三纪在江汉盆地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底侵作用,预示着通城河断裂可能为华南岩石圈减薄的西界,或位于青藏高原与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的前沿地带。总之,沿北纬30°左右,扬子克拉通除在地形、重力、地壳厚度、岩石圈厚度等方面存在一级地球物理特征差异外,其地壳结构和组份也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向变化。(来源: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古代脚印记录了两种人类祖先的共存 这场赛事探索自动驾驶的“最后一公里”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