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3-12 9:25:41
选择字号:
《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发布
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仅24%健康
 
3月11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我国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所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24%、52%和24%。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表示,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环境污染、生境丧失、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低等主要生态问题依然存在,生态保护与建设处于关键阶段。
 
公报显示,2009年,严重污染海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海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依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铜等重金属在长江口、珠江口海域的大气输入通量仍呈上升趋势。海洋垃圾数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公报还显示,全年发现海洋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100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上年相同,累计面积基本持平;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海域。重点岸段侵蚀范围和速度加大,山东龙口至烟台岸段和海口长流镇岸段砂质海岸侵蚀速度加快;渤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加重。
 
为了服务国家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部署,2009年,国家海洋局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业务化监测工作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北黄海监测海域3月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汇,5月、7月、10月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源,全年源汇强度接近平衡。冬季水体的温度、春季强烈的生物活动、夏季水体的温度及秋季逐步增强的水体垂直混合作用,是影响北黄海监测海域不同季节表层海水二氧化碳分压及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的重要因素。
 
《科学时报》 (2010-3-12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