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早在2009年年中,记者就在一次采访中与任玉岭谈到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话题。作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的本职工作领域是宏观经济,但是从他成为中科院的研究员、国家科委的局级干部,到后来担任广西北海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再到后来进入国务院参事室,他一直都关心和关注着国家的教育问题。最近几年,他走访了全国近百个城市和地区的教育机构,调查了解到很多教育的现实状况。记者对任玉岭的访谈涉及到了教育改革的多个不同方面,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本报在2010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推出这组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科学时报》:世界上有至少一半以上的学校是民间举办的,更有很多名人、政要是由私立学校走出的。近30年来许多国家的私立学校都取得了大发展,私立学校构成了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私立或民办教育对社会的进步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任玉岭:民办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功不可没。在近代中国,南开由中学到大学,可谓是最著名的私立学校。南开的迅猛崛起,是20世纪民办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奇迹。南开的私立,不仅是办学资金要自筹,而且在文化精神上“自定”,在办学方针上“自主”。南开因办学有方,赢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为一代名校。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与清华、北大合署,三校在云南合办西南联大,为中国培养了众多的社会精英,包括李政道、杨振宁、陈省身均由西南联大走出。
我记得1998年南开中学纪念建校100周年时,有一个统计名单,当时从南开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位总理、2位副总理、4位委员长、6位全国政协副主席,还有70多个院士,160多个部级领导。这些人早期多是在民办体制下接受南开教育的。由此,不难看出,民办教育有它的优越性。
温总理曾为南开题词:“南开永远年青。”确实,经过100年的时间,南开依然很有朝气,还是那么年青。也许这就是当年民办南开、私立南开留下的财富。
尽管现在官方和民间对民办教育的认识是多种多样、千差万别的。但是不论对民办教育赞成与否,民办教育是客观存在了,民办教育的作用不能否定。
《科学时报》:您刚才提到官方和民间对民办教育的认知是千差万别的,这是不是也说明,我国的民办教育现在还面临着种种的现实困境?
任玉岭:是的。民办教育确实还存在种种困难。我想可以大致归纳如下。
第一,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缺乏配套政策,现有政策落实难度大。虽然国家已出台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各省也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升了民办教育的地位,但是,由于这一规定与国家已有法律、法规有相悖之处,实践中还很难落实。当然也有些部门仍然瞧不起民办学校,还有很多单位把民办学校看成民办企业。有关部门对民办教育的管、卡、压,既提高了民办学校的办学成本,也影响了民办学校的办事效率和办学效益。
第二,办学经费不足,资金来源单一。除少数贵族学校外,多数民办学校都不是什么大老板投资的,投资人常是一些本钱较少的对教育有抱负的工作者,如此,学校没有更大的资金支持,只能靠收学费进行维持。学校大、学生多的大学和高中一般情况较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学费放得较宽,学校收入不菲,经费相对充裕。而民办义务阶段的学校,即便在发达地区,因其对象多是农民工,收费不可能很高,学费收入有限,于是学校运转经费不足,学校条件提升困难。
第三,政府部门对民办学校的支持欠缺。民办教育日常工作涉及到诸多行政部门,由于缺乏整体协调,政府支持力度欠缺,导致诸多问题解决困难。例如学校的招生计划,教师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障以及学生的待遇,享受两免一补,助学贷款等都不能与公办学校师生享受同样待遇。特别是办学用地等,很多都得不到政府有力支持,造成一些学校工作的步履维艰。
第四,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争夺市场,使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挤压。一些名校办分校,高等学校办独立学院,实际上是公办学校利用自己的品牌和权益在与民办学校争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全国只批准民办本科大学43所,而1994年的1年中就批准大学办本科的独立学院202所。有的一个大学就办17所独立学院。由于公办大学利用自己的品牌和设施与起步艰难的民办大学争生源,造成真正的民办学校却难以得到学生资源,不得不垮台、关门和缩减,致使原有的1300所民办大学,到现在包括500所独立学院在内,也才剩下700所。
第五,民办学校缺乏自主权,学校的发展受到种种制约。迄今为止,我国民办学校还不能像国外那样,可以自主设置分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学校的一切。民办学校的校名受限,设置专业受限,招生名额和招生资格受限,收费标准受限,甚至连学生回家买规定的半价火车票都受限。民办大学学校请的或选的党委书记不算数,要求党委书记由教育厅局派,并限制学校董事会只能任职两届,创业人、投资人的权益无法保证。
第六,公办大学办的独立学院,存在着卷钱的隐患。中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实际上多数都是大学自办的,没有民间资金投入。这些独立学院所收学费较高,缺乏必要监管。在318所独立学院中有78所是有民间投资的。但是合办方所谓的品牌投入,往往占股30%,有的合办方每年只顾在收学费之后拿走30%,连发票都不给。实际上在教学方面尽责是很少的,即使这些合办方学校出一点退休教师,承办方也还要向这些教师单付费。至于不给发票又取走的30%经费用到哪里去了,人们尚不得而知。
第七,招生资格和学生毕业证的获取十分受限。招生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些地方禁止外地学校在本地招生,因此民办学校自主招生部分就十分有限。而在毕业生获证方面,民办学校计划外学生必须要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文凭,自学考试难度大、过关率较低,学生获证比较困难。
第八,办学条件较差,师资队伍不稳。大多数民办学校租赁民房或企业、学校的旧房,有的学校由于经常迁移校址而被戏称为“流动学校”、“游击学校”,这既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定,也给政府部门的管理、监督带来困难。而且,许多民办学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场地设施等方面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学校对教师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这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传统,创出自己的特色。
《科学时报》:显然,要突破现在的重重困境,光靠民办学校本身的努力还不够。您有什么建议?
任玉岭:关于民办教育的发展,我想提7点建议:
第一点,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提高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要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那样,毫不动摇地把民办教育推上去。考虑到我国当今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风气过于浮躁,世界大学排名被远远抛在后面,诺贝尔奖60年与我国无缘的实际,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民办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在这次教育改革中,大大提升民办教育的地位,要把民办教育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将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千方百计、多种渠道地促进民办教育的大发展。
第二点,为了真正把民办教育搞起来,我认为仅靠现在的民间投资办学或在夹缝中生存是远远不够的。能否也学习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的改革那样,将一批国办学校改为民办。因考虑到中小学(包括高中)有一定的义务性、公益性,所以除名牌中小学不能轻意改制外,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学校,使其走上民办道路。尤其在大学的建设方面,应该率先推出若干所品牌知名、历史悠久,大家热衷就读的好大学,对其实行断奶,逼其走上民办和自主、自立。只有这样,大学的教育家办学才能更快取得载体,才能有效克服高等教育中严重的行政化和浮躁现状。也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改革才会迎来新动力,教育战线才能出现万马竞奔的新局面。
第三点,认清民办教育的主要服务对象,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根据我们的调查,民办教育,除了部分公办名牌学校开办的民办分校多为权贵子女服务外,绝大多数民办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校和大学的服务对象都是低收入家庭子女、农民工子女和弱势群体子女。这些孩子们多来自农村,来自欠发达地区,他们所在的小学条件差、设备落后,致使在起跑线上同发达地区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同富人的孩子拉开了差距,不具备竞争能力;他们所在的省区教育不发达,大学少,尽管考大学的分数已经不低,但还是不能被大学录取,于是不得不花钱去投奔民办学校。如广东省东莞市,公办学校条件十分优越,教师工资一年高达10万~12万元,优秀教师非常密集,学校虽然拿出一部分名额给流动人口,但也多被有钱人或白领阶层所取走。而真正的农民工子女根本无法进入,以至于200多所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河北廊坊也有几十所公办学校开办的所谓民办大学,据了解,绝大多数就读者也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后代。
第四点,搞好教育经费的透明分配,促进教育经费对民办教育的扶植。
我们一谈教育问题,就是讲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过低,而我本人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并不在这里。应该承认发达国家教育经费占GDP比重已达到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达到4%以上,2004年全世界平均水平达到4.5%。我国在2007年达到3.37%,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左右。努力提高这个比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这几万亿元的投入。
教育经费的使用一定要透明,我们不能老是搞锦上添花。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在艰难的发展中,首先把有限的资金投在首都,投在大城市兴办大学和支持重点中学发展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到了今天,还不改变这种做法,依旧重城轻乡、重大轻小、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炭,只能造成教育资源的畸形发展。我们有的大学名声在外,港澳台捐资、企业家捐资、校友捐资甚多的情况下,教育部每年还给几十亿元,比西方一些名牌大学投入还要多很多。而很多欠发达地区,过去没有吃到偏饭、没有得到教育发展、教育资源贫乏,但今天还是拿不到钱,这怎么能使教育公平、怎么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民办教育同公办教育一样,都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现在最需要教育大发展的地方,是人口众多的农产区,他们那里学生数量大、教学资源少,高中比例极低,升大学如走钢丝一样,在国家不能直接支持这些地方办高中、办大学的情况下,应该学习国外的做法,拿出一批教育经费做补贴,以扶植那里的民办教育更好发展。
第五点,要坚决反对公办学校办民办分校。
很多人都认为公办学校办民办分校,不仅是定时炸弹,还是腐败温床。现在有一种理论,认为优质学校少,就应该让优质学校办民校,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也是危害极大的。名校办分校有很多漏洞,易造成腐败滋生,特别是提取30%的学费还不给发票,这绝不是好事情。还有教育主管部门提成择校费的做法,也造成择校费越治理越严重,此中都有猫儿腻,此中必有黑洞。
根据我们的调查,一个学校只要有了较多的钱,就可以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就可以提高教师工资,就可以吸引和聚集优秀教师,就可以扩大招生范围,这样很快就可以成为优质学校。我们在广东东莞和贵州就遇上两所这样的学校,这两所民办学校因为投入高、工资高,从全国各地聚来优秀教师,5~7年便成了当地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最多的学校。因此,我们不要迷信原先的名牌学校。只要我们对各类学校都公平对待,只要都能制止公办学校的择校费,制止公办学校办民校,我们的优质民办学校就一定会迅速崛起。
第六点,给民办学校松绑,让其在改革开放中自由驰骋。
现在的民办学校不仅不能自由驰骋,而且在很多方面不能与公办学校平等。以办学的土地为例,很多公办学校用土地一路绿灯,有的根本不要钱,由政府划拨。而民办学校即便交钱也找不到土地。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不稳也与待遇不公直接相关。公办学校教师不仅可以享受高工资,而且退休养老有保证。而民办学校教师却没有相应的待遇。既然都是从事教育事业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为什么国家不可以给从事民办教育的教师一些补偿?诸如此类,在民办教育发展中还有很多,如对民办学校的考核问题、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招生数量问题、专业设置问题、自办分校问题、都应该松绑和放开。
第七点,对以赚钱为目的的民办学校要限制和规范。
民办学校中有少部分是以赚钱为目的,政府已允许的可以继续支持其通过办学取得回报,但一定要通过税收杠杆约束其不规行为。对投资民办教育不从学校取得回报的,要坚决做到税不进校,减少学校负担,减少社会麻烦。从长远看,对民办学校的投资要适度抬高门槛,凡以赚钱为目的投资民办教育的,似不应再予审批。
《科学时报》 (2010-3-4 A2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