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霞宇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0-1-5 9:28:04
选择字号:
记2009年新科院士王锡凡:一蓑烟雨任平生

 
[科学时报  张行勇 谢霞宇报道]2009年岁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教授王锡凡作为陕西省两位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一,受到一些媒体的关注,然而记者们手中基本没有关于他的信息。因为王锡凡做人低调,平时未在媒体追逐的视线内。73岁的他,成为今年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应属不易。
 
王锡凡,50多年来,执著于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一个认真做学问的学者,面对院士的荣耀仍是一种平实的心态。
 
天地有大作而不言
 
王锡凡在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可靠性等研究领域著作颇丰。他的学术著作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几代人,带动着相关领域的每一次创新和进步。
 
1978年王锡凡主编的《电力系统计算》一书是很多电力系统技术人员都认真学习过的一本书,也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上世纪70年代初,王锡凡率先开发了电力系统潮流、短路、稳定等三大基本计算软件,并受电力部委托负责举办了两届全国性的计算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培训班,为电力部门培养了重要骨干力量。这一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发展本学科的现代分析理论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在此基础上,云集全国在此方向的精英,著成该书,其基本理论及算法均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被公认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
 
据记者了解,对电力系统的研究,一直都是沿用《电力系统计算》中的基本理论和算法,可以说这本书培养了我国好几代电力系统的专家,已成为中国电力系统研究生的经典教材。
 
他的另一本专著《电力系统优化规划》则填补了我国在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领域的空白,1992年获得全国优秀电力科技图书一等奖。这本专著是他多年来在电力系统规划研究方面的成果积累,主要基础是他研究开发的电源规划软件包JASP1,及其对三峡工程电力系统所进行的论证实践。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将我国电力系统规划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获得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站在电力系统规划的前沿,王锡凡勇于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1994年,他主编的英文专著Modern Power System Planning由英国McGraw-Hill Book Co.出版,在世界21个大城市同步发行,进而对世界电力系统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专著曾被SCI引用68次,而且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巴西利亚大学等国外十几所大学作为研究生教材,还被翻译为伊朗文。
 
在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领域,他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在IEEE Transactions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大量引用,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他在这一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等。在三峡、天荒坪等20多个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主接线可靠性论证中,以及在我国电网联网工程的效益论证和发电系统可靠性评估中,都体现了王锡凡的理论研究成果。
 
经历半个世纪的孜孜探索,默默耕耘,如今他出版了在国内外产生影响的个人学术专著和教材12本,其中英文专著4本,包括2008年由著名的Springer出版社在纽约出版的Modern Power System Analysis,该书反映了近年来电力系统分析领域的最新发展。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检索32篇,EI检索130余篇,SCI他引242篇次,论著也在国内外期刊被引用4000余次。他的论文和专著影响了我国乃至世界几代电力工程技术人员。他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以第一获奖者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2008年,因在电力系统规划和电力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王锡凡被选为IEEE Fellow。
 
胸中有思略而不议
 
50多年前一次大胆的怀疑,成就了王锡凡对新型输电方式的开拓性研究。上大学期间,渴求知识的他在学习《电力系统分析》时,对课本上讲的仅通过改变电压来提高电力输送能力产生了怀疑,冒出了一个从未有人想过的问题:“为什么就不能通过改变频率来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呢?”
 
1994年,他首次在国际上公开提出一种全新的输电方式——分频输电。分频输电不仅使远距离送电容量提高3倍,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有利于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系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方式。2005年,王锡凡在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频输电实验装置,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分频输电实验。同年,他的分频输电技术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被认为在新型输电研究方面开创了分频输电新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王锡凡心中多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将自己的分频输电技术与风电这种可再生清洁优质能源相结合,为我国的风力发电事业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刚刚自购了3本有关风电的最新外文原版书并忙着要读完的王锡凡告诉记者:“关于风电的分频输送在书本里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是只有全面了解国际有关风电的最新技术和一些经验,才能使我国的风电分频输送实现真正的超越。”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执教50多年来,王锡凡用身教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每天都去教研室上班,每周都与学生打羽毛球,这是73岁的王锡凡50年来坚持的生活方式。
 
每周末他与学生一起打场羽毛球,这不仅是一场运动的较量,而且是一场感情的沟通和学识的交融。王锡凡可谓是一位球场老将,年逾古稀的他,接球扣球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在他的影响下,他的研究生也是年级越高球技越高。他认为体育运动“是活跃学生生活,永葆学术战斗力”的秘诀。
 
带领学术团队就像指挥球队,王锡凡用“羽毛球精神”凝聚和带动了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学术团队。在电力系统研究所,不仅有球艺上一比高低的较量,更多的是学术上的相互了解和帮助。对身边的学生和青年教师,他总是想方设法尽力提携,年轻老师和学生在经济上遇到困难,他也是慷慨解囊,从不求报。
 
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下海浪潮冲击剧烈,当时很多人都不愿意留校工作。他作为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教研室的主任,个人出资鼓励和帮助最优秀的学生留下来,这使其他教师深有感触,大家齐心协力,从教研室有限的创收中资助每个留校的青年教师1万元。在他的感召和提携下,不断凝聚大量优秀人才,为构建西安交通大学电力系统研究的学术梯队夯实了基础,并带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在带领学术团队的同时,他还为我国电力系统带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培养了近百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充实在我国电力系统领域的重要岗位,为我国的电力建设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遍天下的桃李,无论多远多久,让他们最难忘的是王锡凡主讲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这是一门非常枯燥和复杂的课程,但多年来王锡凡驾轻就熟,常常不带任何讲稿,所有复杂的公式和数字等熟记于心,用漂亮的板书和生动的讲述轻松演绎,引人入胜。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为人低调的他对学生要求甚严,总是默默地用自己严谨的治学作风、渊博的科学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无声熏陶,令他们感悟做人做学问的真谛。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王锡凡是一个乐于超越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和学术热情完全超越了他的年龄。无论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还是在我国电力系统行业领域,大家都很敬重这位有点特立独行的长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现在,让王锡凡一如既往忙碌并快乐着的,正是他手上承担的“973”计划项目,他仍想在电力市场对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和分频输电及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中的应用方面取得成果。
 
王锡凡说:“将理论研究变成实际工程应用,这是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通过分频输电这种远距离、高容量的输电方式,将大量可再生清洁能源风电接入电网,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这与发展国民经济和我们头顶上的一片蓝天都息息相关。目前,发展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国家将在西北建设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我们也计划成立新型输电实验室。通过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我相信通过分频输电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风能,中国完全有能力成为世界风电强国。”
 
他,依然静以修研,行以致远,低调为人,高调治学,正如他的学生在写给他的贺信中所言:才华横溢不自显,一蓑烟雨任平生。
 
学术创新是艰苦的,但超越是快乐的。
 
《科学时报》 (2010-1-5 A1 要闻)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