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宁 来源:新浪科技 发布时间:2009-7-10 9:43:46
选择字号:
盘点五大功能最强望远镜:斯皮策穿透宇宙尘埃观测
 
联合国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而2009年也是伽利略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的400周年纪念。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第一次指向天空,这个开创性的伟大发现所触发的科技变革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到现在,在地面和空间中的望远镜能够对宇宙进行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全波段探测。以下是美国《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杂志盘点的世界功能最强5大天文望远镜。
 
1、凯克望远镜

 
凯克望远镜于1993年投入运行,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山顶上,隶属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凯克望远镜事实上是双子望远镜,分别为凯克I和凯克II。每个望远镜口径为10米。凯克望远镜最早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望远镜。凯克望远镜先进的适应性光学镜头为后来的计算机驱动镜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由于望远镜的口径不可能无限扩大,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用一些小镜片组合成一台大口径的望远镜。凯克望远镜最关键的改革就是采用了这种系统,它的主镜片由36块口径为1.8米的六角形小镜片组成,组合后的效果相当于一架口径10米的反射望远镜。
 
凯克望远镜开创了基于地面的望远镜的新时代。它的规模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落马山上的海耳望远镜的两倍,后者在建成后几十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有人曾认为制造如此之大的望远镜是不可能的,但新科学技术把不可能变为了现实。
 
2、哈勃太空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于1990年,重约2.45万磅(约11.11吨),长约13.3米,其主镜面直径约为2.4米。隶属于美国宇航局和欧洲航天局。哈勃太空望远镜服役19年来对太空中的2.5万个天体拍摄了50多万张照片。科学家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撰写了7000多篇科学论文,这使哈勃太空望远镜成为人类制造的最高产的科学仪器之一。服役期间,哈勃还帮助测定了宇宙年龄,证实了主要星系中央都存在黑洞,发现了年轻恒星周围孕育行星的尘埃盘,提供了宇宙正加速膨胀的证据以及帮助确认了宇宙中存在暗能量。哈勃望远镜拍摄过许多著名宇宙图片,如蟹状星云、鹰状星云、哈勃深空等,因此,它已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太空望远镜。
 
如今,哈勃太空望远镜已到“晚年”。它的某些技术已日显老旧,比如仍然在使用INTEL486计算机处理器。它在太空的十几年中,经历5次大修,分别为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以及今年5月份的最后一次维修。美国正与欧洲以及加拿大联合开发下一代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布望远镜,后者有望于2013年发射升空代替哈勃。
 
3、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发射于2003年,是人类送入太空的最大的红外望远镜,运行在一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后方、环绕太阳的轨道上。该望远镜隶属于美国宇航局和加州理工学院。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四大太空望远镜之一。虽然斯皮策与哈勃都是太空望远镜,但是哈勃以光学观测为主,而斯皮策则以观测天体红外波段为主。所谓红外,说的是望远镜能够探测到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斯皮策的红外探测灵敏度极高,波长在3微米至180微米之间的红外辐射都能尽收“眼”底。而这个波段因其范围内的辐射抵达地面时会被地球大气层阻挡,一向是地面望远镜的“盲区”。因此斯皮策能探测到宇宙中那些难以感知到的天体,比如一些暗淡的小型恒星。与光学天文观测设备相比,斯皮策的红外之“眼”能够穿透尘埃、气体,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无限奥秘。
 
4、大型双筒望远镜

 
大型双筒望远镜于2005年10月正式投入观测运行,它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格雷厄姆山顶之上,由美国、日本和德国联合研究和使用。第一个望远镜是于2004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格雷厄姆山顶上架设,第二个望远镜是从2005年开始安装。
 
大型双筒望远镜由两个紧紧相邻的望远镜构成,简称LBT,它也证明了双镜头比单镜头效果更好。它们可以分离工作,当合并工作时就像一个单一、更大型的望远镜。两个望远镜的镜头直径均为8.4米,它们提供的分辨率比哈勃的分辨率要高出10倍以上。
 
5、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
 

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发射于2008年,运行于近地低空轨道,隶属于美国宇航局、美国能源部和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及瑞典等国。这台世界上最强大的望远镜通过高能伽马射线观察宇宙,最初被称作“伽马射线广域空间望远镜”(Gamma-ray Large Area Space Telescope),但是当这台望远镜建成后开始正常运行时,人们又根据意大利科学家恩里科·费米的名字给它重新命名。
 
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能够探测到宇宙中最强大的射线。超大质量黑洞、中子星碰撞以及超新星爆炸都可能发出超强能量辐射。因此,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黑洞和暗物质。
 
更多阅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SSI ļʱ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