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学术界有不少“达官显贵”掉进了抄袭漩涡。舆论纷纷扰扰,先生们却冤得慌。因为说起来,他们也算是“活雷锋”了。
辽宁大学的那位副校长就在小河沟里跌了跤,结果一查,竟然查出一个“活雷锋”来——学生杨伦打来电话,说想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但需要有校长大人的第一署名,询问该论文是否学生本人所写后,副校长便同意了这一要求。您瞧,还真像有首歌里唱的,“咱们这疙都是活雷锋”!
面对如此无辜、清白而又善良的师长,确实让人心生恻隐:堂堂一个大学副校长,为了学生能发论文,不惜屈尊献出自己的大名,这时出了事,怎能忍心怪他犯了错。
不过想到这儿,我不免生出小人之心来,倘使这篇论文没有被曝抄袭,而是获了大奖,校长大人会怎么讲呢?作为第一作者,他理所当然地走上领奖台,也许会当堂“感谢我的学生杨伦”,会肯定他做了大量工作。但我想他万万不会拂了那么多人的抬举,来一句“这篇文章我压根没有看过”。
前不久有位医药界的院士身陷“抄袭门”,也是因为不当心让学生借走了名字,也是舆论纷纷扰扰,也是不了了之。细心观察,一些学界名人的名讳好比超人的裤衩,只要借来穿在外,就会当超人一般受捧。你若不矜持还要冒充超人一般飞,栽到阴沟里那是你弱,断然怪不得裤衩的事。
所以一些学界名人把自己的名讳拿出来当无形资产去投资,也算得上一桩只赚不赔的买卖。难怪常见一些牛人,埋头科研的时候产出平平,一旦升了院士或者当了某某长,发表论文的数量就如雨后春笋一般。
听说有的学术牛人会要求属下的论文必须挂上自己的名字,也常闻一些论文作者以此来讨好领导,这是一方面,但论文作者喜欢傍名气是显见的原因。因为一旦傍上这样的名人,论文发表、评奖,甚至晋级都能因此沾光,如此和谐共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个人情国度里,学术界的傍名气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规则也似乎顺理成章,无论是被傍者还是傍人者都有某种“互相帮忙”和“却之不恭”的世故。但是不管怎样的世故,出了问题,作为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这是无论如何不该被世故掉的吧。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