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柯可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4-27 8:46:02
评论:程序解决不了论文的问题
 
4月24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一条消息:大意是日前一套“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线软件,正在向各大高校推介使用。目前北京共有40余所高校开通了试用账号。而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等高校最近已引进“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用以检验毕业论文。
 
无独有偶,去年发生过的“机器人论文”事件也让IEEE(美国电气及电子工程师学会)弄了个灰头土脸。去年,一位化名为Herbert Schlangemann的人向IEEE递交了一篇名为《通向电子商务模拟》(Towards the Simulation of E-commerce)的论文,该论文被获准在2008年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国际会议(CSSE)上进行讨论。但不幸的是,该论文是由软件生成的“机器论文”。原来,不知道是出于好玩还是要“恶搞”国际学术会议的原因,一位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编写了一个论文生成器,只用在该程序中填上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的名字,一篇文图并茂,语句优美的论文就立等可取。而且,每一次的论文风格迥异。
 
IEEE当时如果有了这套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也许就不会落下话柄。本人没有用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也并不了解其工作原理,不过却相信用计算机程序来解决论文造假只是一个愿望罢了,早晚还得被找出漏洞,或出现破解此检测系统的程序。
 
技术可以解决技术问题,但解决不了人的问题。程序对付程序还可以的,就像病毒程序和杀毒软件此消彼长,互利共生一样,但用来对付人类行为就注定力不从心了。我们先要能生存才能奢谈发展,科研人员身处“Publish or perish”(发表或者灭亡)的环境,坚守学术道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论文涉及学术道德、文化环境、评价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积弊已久,不是一个程序所能解决得了的。对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谈到科学基金发展的“六个关系”时认为:我国社会处在转型期,各种不良风气也会从方方面面施加影响,从而增强了职业道德风险。因此要“加强监督工作,推动科研诚信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维护科学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在严肃处理科研不端行为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注重预防,注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科研诚信工作体系”。
 
今年2月,为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能,基金委出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陈宜瑜曾表示,基金委为此设立了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和文化建设调研课题,目的就是要实现在职业道德建设中“用法规来管理,用文化来熏陶,用规范来约束”。此三点,不仅可以作为基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也可以作为创建良好科研环境的借鉴。(柯可)
 
《科学时报》 (2009-4-27 A4 科学基金)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