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09-3-24 9:37:36
科技日报:院士制度应该怎么改
 
主持人:韩士德科技日报记者
 
嘉宾:
 
刘斌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副所长)  
 
王蔚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陈小光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讲师)
 
新闻背景
 
3月15日,浙大校长杨卫通报“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处理结果:贺海波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吴理茂被解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不再续聘。这一全国瞩目的论文造假事件似乎告一段落,而关于院士制度的讨论却远远没有结束。在今年两会上,院士制度改革的问题再次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每两年进行一次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开始。2009年,院士制度,这一存在了几十年的制度会改变吗?
 
———建议1———
 
让院士这一激励机制发挥作用
 
主持人:取消院士制度的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您对此怎么看?
 
刘斌:这个问题实际上几年前已经讨论过,一些专家认为不取消院士制度,中国无法产生大师。仔细分析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有些可以归结为院士制度本身的问题,也有一些可以归结于个别院士自身的行为,不能一概而论,何况院士制度的确也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并非全无是处。我个人看来,是否取消院士制度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只是一种激励机制,即使被取消仍然会有另一种机制来替代其功能。因而,如何真正发挥这种激励机制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陈小光:院士制度受人关注,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于学术界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院士制度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院士制度对于学术创新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院士们在学术上的带动和典范作用,对于促进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王蔚:院士制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然而随着学术体制的变化,以及在学术体制中各种矛盾、问题的出现,中国的院士制度理应做出相应调整。最近出现的个别院士的不当行为,使人们既质疑院士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操守,也促使人们对院士制度进行反思。但是若因此就采取取消院士制度的激进态度,无异于泼洗澡水把孩子一同泼了出去,是不够妥当的。
 
———建议2———
 
让院士制度与个人名利彻底脱钩
 
主持人:在我的印象里,院士都是一些非常出色的科学家,而且都是“泰斗级”人物。但是,最近几年的院士好像变了味,院士剽窃、造假的事时有不断。院士造假是什么原因?如何在制度层面避免院士造假?
 
刘斌:一个是个人道德问题。个别院士受社会影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私心的驱使下做出有损道德的行为。一个是院士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如院士称号与行政职级挂钩、与某些地方的超高待遇挂钩,使得个别院士忙于社会交际、四处兼职,科研精力不足。一个是科研体制问题。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在科研人员发明成果、发表文章的刊物档次、数量方面都有要求,每年要求完成一定科研量,对包括院士在内的科研人员造成较大压力。而真正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是需要科研人员沉下心来进行研究的。
 
陈小光:虽然近几年院士造假以及学术腐败的问题时有不断,但我觉得绝大多数院士还是很出色的,他们为我们国家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由于社会的趋利性,导致一部分院士不甘寂寞,功成名就之后也加入了追逐名利的行列中,而放弃了“院士”称号所包含的学术研究的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认为这部分院士本身专业情操不够高尚,但不可忽视的是社会风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当然,也有一部分的“院士造假”是他们在当选院士之前的学术不端行为。这就涉及到一个院士遴选制度的一些问题了。
 
王蔚:目前看来,院士造假只是个人行为,但这不能掩盖问题的严重性。若是连院士的学问都是假的,那么就无异于法官犯了重罪,拆弹专家引爆了炸弹。我觉得除了要分析个别院士的个人原因之外,更多的还要看到内部体制的原因和外部环境原因。一方面,院士体制将院士首先与个人名利密切联系起来,无形中滋长了学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导致急功近利的行为。当然,还有更为细致具体的方面,需要认真审视。
 
另一方面,社会在商业逻辑的冲击下丧失了传统秩序,这使得学术研究领域固守寂寞、坚守清贫、静如止水地进行研究变得愈加困难。这样,削减一些学术成果的深度,缩短一些成果完成时间,稍微走些捷径,成为一种研究队伍内部的潜规则。这种态度走到极端,就出现了造假现象。
 
主持人:虽然出现了院士造假等一些现象,但大多数人还是十分崇拜院士的,甚至到了盲目崇拜的程度。在院士制度改革中,如何避免让普通人产生这种“崇拜”?
 
刘斌:院士称号实质上就是国家对在某一领域做出较大成就或贡献的科学家的一种奖励,是对其既往工作与精神的一种肯定,我们应该对院士保持尊敬,但此外并无其他意义,也没有必要赋予这一称号过多的意味。
 
王蔚:普通人接触院士的机会较少,大多是通过其学术成果以及媒体报道获得相关信息。无论是对待院士,还是对待任何人和事,盲目崇拜的态度都是不得当的。对待包括院士在内的任何社会公共群体,都应该抱有起码的尊敬。任何公民都可以利用合法的途径发表任何批评意见,但是其动机都应该是善意的。大众传媒在对院士的报道中,也应当持一种理性态度,避免将院士神化,也要避免利用一些个别事件小题大做吸引眼球的倾向。
 
———建议3———
 
增加院士“实习考察期”,设立退出制度
 
主持人:具体来说,院士制度应该怎么改革?
 
刘斌:我认为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改革评选程序与退出机制。保证院士评选过程的公正、公开、公平,杜绝评选过程中的跑关系、贿选现象。同时清除院士队伍中的不合格成员,保障院士队伍的质量。
 
一个是保证院士制度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制度改革,使院士与行政、经济、社会因素相对分离,保证院士的科学家身份的完整性与行为的合理性。
 
再有一个可能是科研体制的改革,这是一个与院士制度联系较紧的制度改革,目的就是为包括院士营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使院士可以专心研究一些问题和现象,出真正、有分量的成果。
 
陈小光:一项制度若不适合当前的时代,那就必须加以改革,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院士制度亦是如此。我个人觉得院士制度的改革应该重点放在遴选和管理这两方面。首先,在增选院士时,应从广度和深度上更全面的考查,应该有一个考察期,而不是一选定终身。其次,应在多方面完善和加强院士的管理,包括他们学术和社会活动等;同时,也应建立退出机制,对于不合格的院士应坚决撤销其院士头衔。
 
王蔚:我只讲一点,那就是明确“院士”内涵,严格遴选标准,精简院士队伍。院士是一个荣誉称号,不应该将其与过多的利益、行政职责、社会活动等与学术无关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现在我们的院士太多,而真正的大师级学者太少。基于此,应该把中国的院士数量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提高院士队伍的质量,使“院士”称号获得其应有的荣誉感,也更有利于激励学者做深入扎实的研究。
 
延伸阅读
 
我国院士制度溯源
 
1984年12月,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决定,拟在中国建立院士制度,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为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严济慈、吴仲华、卢嘉锡、武衡、钱学森,于1985年1月写信给中央领导同志表示拥护并提出一些建议。1988年11月16日,由严济慈主持召开执行主席会议,讨论建立院士制度问题。1993年10月9日,国务院第十一次常务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改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决定成立中国工程院。
 
国外院士制度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对院士制度有多年的研究,曾在2003年担任课题组长做出《吸取发达国家经验教训,改革并改掉我国的院士制度》的专题报告。顾海兵等人在对比研究了多个国家的院士制度后发现,除俄罗斯外,美、英、日、德、法等国的科学学会的会员(身份大致等同我国的院士)确实只是一种荣誉称号,不具有经济和行政意义。会员身份是对他们科研工作的承认,同时学会也为会员的科研活动和交流提供一些便利。美、英、德、法的科学学会对会员的管理有以下特点:一是会员没有工资,只有补贴。如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就没有工资,会员权利仅仅是获得学会刊物及享受学会提供读图书、参考文献、手稿方面的方便。二是会员必须交会费,或向学会贡献一部分资金。
 
院士也不是这些国家唯一的最高学术称号,而仅仅是最高学术称号之一。如美国的一些研究所、学会的会员,同样拥有顶尖的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等。有些学会会员的资格,不比院士的头衔逊色。
 
我心中的院士应该是……
 
陈小光:“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它不是一种职务、职称,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仅仅是对科学家在某一领域取得的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对他们一贯坚持的高尚的学风道德的肯定和褒奖;它不但代表了一种科学精神,也代表了全社会对科学、对知识、对人才的尊重。
 
王蔚:获得院士这个荣誉称号的人,必然是在其研究领域水平拔尖的学者。人们慷慨地将学为示范、德高望重等营养丰富的形容加诸其身,自然而然地将其学术造诣与道德品质视为学习的楷模。作为公共知识分子,院士在达到体制内要求之外,也理应对这些社会期望做出回应。
 
网友莺歌燕舞:学术大牛,威震八方,还应该是学生和其他科学人士的指路标。人格魅力对院士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看就是大师,让我们高山仰止。
 
网友彭广军:院士那是什么身份,做个院士那是多少人的梦想?我们那代人上大学的时候,还很少有预定当官要当到什么级别的打算,但我几个学工科同学当时最大心愿就是当上学部委员,也就是现在的院士。在我们看来,无论是德是才,昔日的学部委员今日院士那一定属于人中翘楚。
 
网友dayoo373842:我看什么人能当院士,其评定机制应当改一改了。应当制定什么样的人才能当院士的硬性规定,凡是具备条件的,就由国家任命。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院士必须具有专长,并为国家在某一领域作出重大贡献。如果具备这方面条件,国家相关部门就应当直接吸纳其为院士,而不是非要自己申请,还要让一些人评。
 
网友凤凰:院士必须对国家作出贡献,他研究的东西对百姓有贡献!其实是不是院士没关系,最重要在我们老百姓心中是。我们尊重他!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