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道京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12-25 9:52:08
选择字号:
黄道京:高考招生的关键还是公平
——从北大推出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说起
 
最近,北京大学的推荐生名单公布,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因为推荐上榜的幸运者,都是才学兼备的高分学生,似乎未见所谓的“怪才”与“偏才”出现。这样的结果看来与当初北大宣布的“实名推荐”之初衷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只有二条,一是“偏才”“怪才”确实少见且难选拔推荐,各地中学校长们只好“故伎重演”,仍然以分数高低名次论英雄,此为客观条件;二是北大原本的初衷恐怕不是公开宣称的那样真为推选“怪才”“偏才”,其真实目的仍是为自己抢招优秀生源,即有人所评论的“掐尖”,此为主观因素。又有报道称,北大招生办有关人士已经承认,所谓“实名推荐”的本意,就是与清华大学等五校联合自主招生一事分庭抗礼,以期能够抢先得到优质生源。果真如此,“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行根本无力为高考招生改革独辟蹊径。
 
毋庸讳言,我国现有的高考招生体制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其中最引人诟病且实际存在的,就是由现有高考招生体制引起的基础教育阶段各级学校以追求学生升学率为终极目标,从而忽视学生素质教育,并最终导致整体教育水平下降的严重事实。但尽管如此,作为人口众多、高等教育尚不能普及的中国,高考仍是达到教育公平的唯一且最后的手段。虽然当今的高考制度是从中国延续千年的封建科举制脱胎而来的,但它毕竟是普通民众的子女尤其是农村和贫困家庭子女改变自身处境、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唯一通道和途径。因此,保证高考招生的公平与公正,无论对于全中国人民还是整个教育界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应当予以全力保障的政策或价值底线。
 
应该说,如果北京大学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作为大学自主招生的一项具体措施,能够弥补“一考定终身”或“唯分数论”的高考招生制度缺陷,让更多的创新型、“偏科型”人才能够进入大学获得深造机会,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真要让以推荐“怪才”“偏才”为目的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继续下去,这项措施也要面临公平与公正原则的考验。其中的问题有三:一是对于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及其校长的认定是否公平合理。这里涉及地区教育水平的差距与普遍的公平原则问题,这次北大认定的有资质学校仅涉及13个省区市,这对其他地区的学校而言是否公平?二是行使推荐权力的中学校长在推荐“偏才”“怪才”学生时如何保证公平。这里又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校长能否公平公正行使权力,推荐出真正合格的学生,且不受外界人为干扰或产生暗箱操作问题;其次是如何认定被推荐学生的资格(主要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怪才”“偏才”),是否有公开透明的标准,以显示公平的原则?三是如何保障这一招生自主改革措施的公平与公正,换言之,就是如何监督这项制度的正常运作,且不受到如高考加分那样的人为因素干扰。
 
说来说去,无论是高考制度本身,还是高考加分政策,抑或是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关键都在于“公平”二字。还竞争以公平,应是当今教育政策或措施的出发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作者为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科学时报》 (2009-12-25 A3 周末评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潮汕环线高速京灶大桥主桥完成荷载试验 植物入侵影响热带珊瑚岛土壤碳库机制
南极两座火山“令人不安” 深部脑刺激促脊髓损伤者康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