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孙琛辉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6-24 8:19:45
科学时报:中国绿色大学十年行

在绿色校园里读书,更要学会时刻注意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 袁建胜/摄
 
10年前,清华大学经设计方案、布置实施、收集反馈意见、组织专家听证会并反复多次修改,将一个容纳教育、科技、产业、校园设施四大板块的《建设“绿色大学”规划纲要》送到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5月,这一规划纲要得到教育部、科技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肯定,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关于清华大学建设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项目的批复》,希望通过实施该项目的示范和带动,推动全国创建绿色大学的活动。继其之后,我国不少高校也纷纷推进了相关的计划和项目。
 
绿色大学概念的提出
 
绿色大学的概念源起何处?
 
1996年,当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钱易、井文涌等专家向清华校方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的设想时,人们对其的理解还局限于控制环境污染、营造优美氛围上,觉得不外乎是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的改善以及增加绿地面积等措施,建设清洁校园、可持续发展校园。
 
井文涌教授介绍,当时他们提出绿色大学计划时有一个时代背景。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世界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钱易、井文涌等随后向学校提出要建设生态清华园。
 
他们拿到了两份与之相关的重要资料。其中一份显示,美国华盛顿大学提出要建设绿色大学,倡导“不仅要把校园建设得更美,更要培养是适合可持续发展的学生”的理念。另一份资料则是美国提出的一个关于环境技术的发展战略,它把环境技术分成两大类:一类叫“深绿色环境技术”,就是完全解决环境问题的技术,比如环境监测、环境修复类技术;一类叫“淡绿色环境技术”,凡能够降低产品废品率、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的技术都算,比如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院士,听了专家们的意见后非常支持,组织召开几次座谈会,邀请包括吴良墉院士在内的专家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研讨。
 
“最早提出这个理念的是钱易教授,她最早提出叫生态清华园。后来我觉得生态的概念一般人理解得不是很深,最后干脆就叫绿色大学。”井文涌说。
 
“当时提出3个概念。一是绿色教育,就是用绿色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清华大学的每个学生。二是绿色科技,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时都要考虑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是绿色校园,力争把清华园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校园。”
 
绿色教育是重中之重
 
自1998年起,清华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定为全校必修课。从1998年到2000年,所有本科生都要学这门课,由钱易、井文涌等4位老师共同讲授。直到现在,钱易院士和井文涌教授还一起给学生上课。这门课由钱易牵头,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
 
井文涌认为,绿色教育是绿色大学建设与实施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10年的探索与实践,清华提出并逐步丰富了大学绿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课程、绿色实践、绿色培训和绿色论坛等绿色教育体系。
 
2003年,清华设立由知名教授为大一新生开设的新生研讨课,除钱易主持开设小班研讨课“环境与发展”外,陈吉宁副校长还主持开设了“城市与环境”新生研讨课。截至目前,相关课程累计选课人数已经超过1万。
 
此外,清华大学绿色教育论坛以学校论坛为首、各院系为点开展相关活动。论坛内容既有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发起并主办的清华论坛,也有各院系主办的有针对性的绿色实践专家讲座,还包括从国内交流到国际合作的各类环境研讨会。从1998年至今已举办80多场次。为支持清华围绕教育这一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大学的各项活动,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国家环保局2001年将清华大学命名为国内首家绿色大学。
 
实际上,在其他高校也存在类似的教育、研究或推广机构。1997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进行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集相关项目运作、环境教育研究、师资培训、教育试验等于一身的环境教育高等教育机构。同年10月,西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培训中心成立。同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培训中心成立。2003年,中山大学实施绿色大学创建行动,设置并开通了绿色大学网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1999年9月成立大学绿色教育办公室后,也为全校学生开设了“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学”等选修课,并在学生群体中扶持绿色协会等学生绿色组织。该校还就学生论文提出相关要求:如果论文不涉及环保问题,就必须要就研究对环境的影响力作出评价,分析其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团委副书记黄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育界有两次大的变革。一个是信息化教育,另一个就是环境教育,最典型的是2005年秋才开办的加州大学merced分校。这也是一所专科性学校,但凭借其环境专业的优势,发展前景良好。”他认为,中国大学同样需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探索,至于可选的方法,一是新建几所符合需要的大学,一是对传统大学进行生态化改革。
 
全民环境教育仍任重道远
 
绿色大学建设10年历程,给相关高校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建设示范工程工作总结报告显示,给该校带来的变化全方位地反映在绿色教育、绿色科技、绿色校园3个方面:
 
首先,该校已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牢固植根于环境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之中、渗透到全校非环境学科专业教育并内蕴于大学素质教育之中,在师生中播下自觉宣传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的种子。
 
其次,自1998年以来该校承担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回用、建筑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绿色科研项目近千项,取得绿色科研成果及专利300余项,62项绿色科研成果分获各种省部级以上奖励。
 
另外,该校以和谐校园建设为目标,以校园绿化、美化和景观精品建设为主线,讲科学、讲艺术、讲文化,从1998年以来,校园绿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绿化面积近13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54%,编写了全面介绍校园树种文化的著作《清华园树木》。
 
2001年5月12日至13日,由东北大学、辽宁省环保局、辽宁省教育厅和欧盟—中国辽宁综合环境项目(LIEP)联合举办的高校环境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环境教育——21世纪大学的责任”。
 
实际上,很多高校尤其是工科学校都意识到了自身的责任。但是,有专家指出,在当今正在进行的工程教育改革中,环境教育是否随之深入还不好说。
 
“就我目前的观察,现在推的力度还不够。”黄超说。工程教育中涉及到的环境教育不多,却将环保理念的树立寄希望于学生毕业后的实践培训。虽然现在“直接对大学进行改革、培养”已成为大家对环境教育的共识,但黄超认为目前中国的大学整体上仍然处于一个“补课”的阶段。
 
黄超认为,目前中国的绿色大学计划仍然处于一种教育改革的探索阶段,他建议在全国建立一个环境教育课程委员会,同时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
 
井文涌也提到,真正的绿色大学不是短时间就能建设起来的,最起码不只是环境系的事情,而需要全校各个学科、各个院系的共同努力。仅仅最基础的绿色校园的建设,他也认为仍然不尽如人意,因为有些问题不是清华一所学校就能解决的,还要依靠当地政府来解决。
 
一个事实是:即使校园彻底变绿也只完成了第一步的工作,进一步推广全民终身环境教育,进而将整个社会“染绿”才是最终的目标。采访中,专家们一致认为,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仍任重道远。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