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蒋伟 陈彬 卢晓东 来源:法制周报 发布时间:2008-2-16 22:16:2
首轮高校教学评估喧闹落幕 存废之争不断
教育部表示,将大幅度精简对研究型大学的其他各类检查评估活动
 
2007年,是高校教学评估的高峰期,北大、清华、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在喧闹中完成了第一轮的评估。由教育部主导的第一轮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即将于2008年初结束。
 
与此同时,自2007年以来,“取消高校教学评估”之声也不断响起。
 
一次意在促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为何在一些专家眼中认为是存有弊病、秘而不宣的潜规则?第二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即将启动,总结其得与失、经验与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如临大敌 学生忙于应付
 
小王是北京某重点大学大三学生,2007年下半年,他所在的学院进行了本科教学评估。
 
早在2006年底,作为班长的小王就在院里忙得不可开交,他要将许多过去没有的材料进行补充和编写;不合格的各种教学档案、文件重新修改和装订;对某些没有达标的指标,用各种方法重新统计和修改等。为迎接评估,该院还提前一年就教育部发的评估指标做准备。
 
2007年新学期,学院召开了声势浩大的评估动员大会。会上,老师三令五申,整个学校把“迎评促建,迎评保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小王发现,学院到处都是“迎评促建”的大标语,每个实验室挂起了欢迎领导和专家莅临指导的横幅。事先拟定了欢迎词和解说词,多次训练了讲解和摄影等相关人员,还反复进行了大扫除等。在预计评估专家进校以前,学院在院内还进行了多次自评和自查,直到各种文件修改到能评上“优秀”为止。
 
评估中要抽查听课、抽查教学效果并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学院就层层动员,说明评估成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害关系,要求基层单位签评优保证书,在评估期抓好学生上课率、早操出勤率等,在评估人员征求师生意见时要多说好话,确保评优秀。
 
迎评临近,学院发现一些试卷批改得不规范,而这正是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学院提供近三年的试卷,查看批改是否规范,除了有分数,还要有评卷意见、解决办法等。为应付评估小组检查,学院决定重新出卷,重新找学生来做、找教师来改。
 
小王和同学一起,除了夜以继日地抄试卷,还要准备迎评知识,背诵本院的教学特点、了解评估标准。在那段时间里,小王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在学院里呆到很晚,也因此耽误了不少课程。他发现。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任务,大家都如临大敌,几乎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很少能静下心来看书、娱乐,过正常的校园生活。
 
而当评估真正开始时,小王期待的那种全院师生“激昂向上”的学习状态却没有出现。一天,他发现班里上课的人数突然少了很多,一打听,原来“评估小组已经结束离学院了” 。评估一过,一切仍然恢复到了以前,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说起评估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小王回忆,当时学院花巨资组织了一次大型文艺汇演,从学院附属幼儿园的小朋友到离退休干部都参加了,那次汇演的节目丰富多彩,感动了许多评估专家。
 
试卷造假教授难以忍受
 
同样是为2007年底接受本科教学评估,北京某高校老教授陈立(化名)没想到,年近退休还要经历这么一次折腾。他所在的学校是在2007年年末进行本科教学评估的,但学校人手不够,从2007年9月份开始,连他这样的高龄教师也要上阵。
 
原本就有高血压等病的陈立,忙碌了一个多月后,病情加重,但苦于任务重,他只好上午去医院打点滴,中午就赶回学校继续上班。这样的状态他坚持了将近一个月。而作为一名老教授,陈立想到的还是以学校大局为重,尽管有诸多委屈和不满,都隐忍在心头,“学校那么重视,一级一级都下了死命令,谁都不敢怠慢,何况我就要退休了”。
 
陈立发现,除了他,还有一些老师也带病工作,甚至有一位老师的父母生病了也不敢离开岗位去探望,因为“评估这件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
 
身在其中,陈立感慨,前两年听被评估的学校抱怨说劳民伤财,现在整个过程经历下来,果然不假。以学生试卷为例,陈立原来所在的学院经过调整合并之后,包括一些学生试卷在内的很多资料都散失了,就只能印制出来重填、判卷、归档等。除试卷外,教学大纲、教案等基本的东西,陈立还要跟同事一块,对所有文件进行全面修整,甚至是重新编写,总之就是要使一切符合评估标准。
 
陈立是个治学严谨、为人正直的老教授,他说,苦累倒无所谓,最不能让他容忍的是这种有组织的造假行为,“真是把教授的最后一丝脸面都给撕掉了!”
 
评估时,陈立还发现,专家组不知道学校需要改进的地方究竟在哪儿,更别说提出整改意见了。
 
看重高校教学评估的,还有不少高校。
 
“不管哪所高校,只要面临评估,肯定是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全力以赴。”南京某高校一位副校长说,一般准备评估要花一年多时间,这期间,学校其他的事情都要为这件事让路。
 
他认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对高校至关重要,因为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级别,直接影响到一所高校的社会声誉,对今后的招生、就业都有影响,而教育部在考虑对哪些学校的重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时也会参考评估的情况,比如进入“211”、“985”项目,设立研究生院等,评估结果都能起到一定作用,没有哪所高校敢怠慢。
 
南京某高校迎评小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评估涉及很多指标,规定得很严格,为了不扣分,每所高校都在拼命弥补做得不够规范的地方,不惜作假。
 
“有的学校遗失了近三年的试卷,或者批改得不规范,只好找学生重新做,老师重新批改;为了使新出的试卷看上去像旧卷子,甚至有学校想出了类似‘古董造假’的点子,把试卷放在蒸笼里蒸一下,出笼以后略略发黄,以此蒙混过关。”
 
苏州大学副教授尤小立认为,本科教学评估从一开始就有形式主义倾向,全国包括地方院校都要接受五年一次的评估,数量大、时间短,往往带有政绩观,短时间内评估部门必须向上级部门拿出一个结果来,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很多系统性造假行为的发生。
 
他说,评估的结果也呈倒挂的趋势,大部分普通院校评估的结果是“优”,因此,从评估的成绩上,很难看出大学教学质量的优劣。问题的关键在于评估方式,首先根本不需要这么兴师动众地派评估组搞“大评估”,提前一年通知学校,然后再按时来评估,这样一来,校校都可能是“优”了。另外,在评估组的成员构成方面,怎样体现它的权威性也是个问题。谁对教学更内行,这应该是容易判断的。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评估的合理性就会成问题。
 
对于有人提出用一个民间的、中立的第三方来实施评估,尤小立表示,这种方式能否真正实行还值得怀疑:在目前我们这个公共空间发育不成熟的社会里,第三方没有足够的基础,它的结果不是行政化就是商业化。他最后的结论是,本科评估在目前的情况下最好取消,如不取消,改成常规式的专项评估也比现在这样的方式好。
 
尤小立谈到,目前高校发展的态势十分迅猛,而现在进行的评估,只能强化大学的行政化倾向。
 
而现行评估制度的“单一、缺乏多样性”,评估标准缺乏灵活性,则助长甚至加速了目前这种不良状况的发展。为了通过评估,学校领导层不得不按照评估标准的硬性要求 “补课”,因为在评估指标中,如果有一个方面不达标,就会影响到整个评估的结果。
 
评估专家:现行评估方式有利于高校建设
 
“如果没有评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学的规范性,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水准。”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评估专家别敦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为了达到最基本的教学工作要求,所有学校只有达到了这些要求,办学质量才有最基本的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黄元河,最近正在着手准备迎接全国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作为一名有着近20年教龄的大学教师,他认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上仍然是利大于弊的,通过评估,大家对本科教学开始切实地重视起来。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教师存在重视科研、发表论文等,对给本科生授课不够重视现象。本科评估有助于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本科教学规范化,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认为,评估本身是没错的,只是各个国家评估的内容、方法不同,我国的评估方式还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那些优秀的大学应当分类管理,我国目前存在多类型的学校,用现有的一套指标体系显然非常不合理,例如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学校,其条件和水平完全不一样,实践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不一样,对那些以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完全放开,不参加这种评价,或者建立另一套适合它们的评价体系。
 
实际上,杨东平教授的这种建议教育部已经采纳。2007年7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将建立符合研究型大学特点的评估制度,大幅度精简对研究型大学的其他各类检查、评估活动。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